韩淲
【注释】 斯远:指苏轼。 冷语:清高的语言。 致非畸人:不是不合时宜的人。 仙山: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致:至,极。 戏次韵柬之:以作诗的方式与苏东坡相酬和。柬之,苏轼的字。 【译文】 飞流直下作枕山作屏,采薇散发神气宁。 岩扉无人昼长扃,几回午梦惊独醒。 水边石上草自馨,岚光近散远以凝。 长飙撼树时静听,洒然尘销天籁清。 幽禽刷羽飞来轻,泉源舞荇声泠泠。 殷雷收暑甘雨零,碧落乍空鹳且鸣。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在山中月夜的所见所感。 我们来解析诗句: 1. 次韵斯远月夜 2. 怀哉望望山囿中,月来老树高玲珑。 3. 起行久之坐叹息,只合轻举随飞龙。 4. 露华滴叶相下上,河影摇空更清亮。 5. 长庚如昼夜何其,寒气袭人不可向。 我们逐句进行翻译: 1. 次韵斯远月夜 - 这是诗的第一句,意为“我再次吟诵了斯远的这首月夜诗”。 2. 怀哉望望山囿中,月来老树高玲珑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沿檄涧上将回呈元立:“沿檄涧”可能指的是沿着山涧行进,“将回呈”则表明即将返回或呈现。整句可能是描述某人在山涧中行走后,准备向某人汇报或呈交东西。 - 一夜西风入南涧:“西风”指秋风,秋天的风,“南涧”可能是指南方的山谷、溪涧。这句描述了秋风从北方吹来,穿过南方的山涧。 - 便作秋声无畔岸:秋风的声音仿佛成了秋天的标志。 - 萧萧凉气梦初回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选项来具体分析判断。 本题要求考生鉴赏诗句,并指出诗句中的关键句。“醉中曾写雪色壁,非此主人无此客”意为:在酒醉时曾在雪色的墙壁上写下诗,没有这个主人就没有我这个客人。这一句是说作者和叶解元的关系密切,诗人与友人相知很深,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夜寒烟雨池阁深,秉烛看梅忘堕帻。”意思是夜晚寒冷,烟雨蒙蒙
潮落潮生一水通,昆山县前桃花红。 刘改之者忽相逢,桃花正在烟雨中。 面须如戟头已童,君虽不言我亦穷。 一杯竟醉立下风,江西人物旧所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刘改之》。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潮落潮生一水通,昆山县前桃花红。 - 注释:潮水随着潮汐的涨落而流动,一条清澈的小河连接着两岸。昆山县前面有一片盛开的桃花。 第二句:刘改之者忽相逢,桃花正在烟雨中。 - 注释:偶然间
注释: 凉风吹着溪水,溪水冲打着蓬草; 老朋友的情意气慨,突然相逢。 停下马车,为我小饮一杯; 西湖东望,只见两峰耸立。 人间万事都像华发一样, 雨歇风清,有好月升起。 不必千里苦苦相思, 得到酒喝,陶然自得,已心满意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在旅途中偶遇而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秋风、细雨、长亭、短亭、高岭、远山,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沧溟吐吞江水地,风尘万里一危亭。 沧溟:大海。沧海吞吐江水。指大湖,或大河。 吐:吐露。 吞:容纳。 沧溟:大海。沧海吞吐江水。指大湖,或大河。 风尘:风尘仆仆,形容长途跋涉的辛劳之状。 万里:万里之外,指遥远的地方。 一危亭:一座高耸险峻的亭子。 自怜:自我怜惜。 雪里心眼:在雪中心境澄明。 心:内心,心境。 眼:目光,眼界。 凭轩:倚着窗子(轩),即栏杆。 尽日:整天,终日。 空诗成
铁狮峰前凤山阳,泉甘土肥灵草香。 丁蔡好事作土贡,到今题裹归朝纲。 注释: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铁狮峰前的凤山和泉水、土地、花草等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丁蔡好事作土贡,指的是当地官员为了讨好上级,将当地的特产献给朝廷作为土贡品。到今题裹归朝纲,意味着这些土特产被当作贡品送到朝廷中去。 密云寿圭脱宝胯,锁钥银白罗帕黄。 注释: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密云寿圭的形象
【注释】 南豅:山名。在江西上饶县,因产梅而名。大放:即梅之一种,为江南特产。幽梦,幽静的梦。我辈白鸥盟,《世说新语·品藻》云:“谢安谓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同怀所履。’”此言“我辈白鸥盟”,言与亲友同怀,如白鸥之盟约也。乘春既宜饮,梅花开于冬春之际,此时饮酒最为合适。《尔雅》:“麋首,鹿子。”郭璞注云:“今呼鹿为麋。”此言“梅花乘春既宜饮”,犹言麋头鹿子之酒也。绿毛么凤,指梅花。清气
次韵 不须酒畔狂吟里,梦破寒亭自惊起。 一梢孤月带霜华,灵山漫澈冰溪水。 尘劳空度几星霜,画手犹能眼界香。 午夜城头吹画角,绿毛么凤堕其旁。 不怕花前不我知,只愁花后少人思。 如今纸上闲言语,未抵依稀落墨时。 译文 不需要在酒旁疯狂地吟诵; 梦中被冷清的亭子惊醒。 一弯孤月洒下银辉,映照出霜花。 灵山之泉清澈如冰,流过冰溪。 尘世的烦恼只是虚度了几年时光,但画工的手艺仍然让我感到满足。 深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