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丘逢甲,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 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 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 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 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
香港书感
海色不可极,西风吹鬓丝。 中朝正全盛,此地已居夷。 异服鱼龙杂,高巢燕雀危。 平生陆沉感,独自发哀噫。
春第相从有年,去岁复间关渡海随予来粤,今乃请携家归台,并以绢乞诗为永念,怆然赋此
此去成乖隔,相从十载馀。 病劳调药物,闲仗护琴书。 离别他乡苦,交情患难疏。 将诗与吟诵,天末傥怀余。
送颂臣之台湾
涕泪看离棹,河山息战尘。 故乡成异域,归客作行人。 鲲海三更梦,鸥天万里春。 分明来路近,未信遽迷津。
陈孝廉
只手回西日,都成志未申。 相逢休涕泪,吾道惜风尘。 松菊娱今是,山林閟古春。 祝君无别语,珍重待时身。
潮州喜晤温慕柳同年别后却寄三首
故人今洞主,雄镇古瀛州。 白鹿经犹讲,红羊劫未收。 秋城明落照,孤塔枕寒流。 独客来天末,相思倚柁楼。
小住
小住为佳耳,仙人况好楼。 乡传石窟古,门对铁山秋。 县僻无车马,檐低见斗牛。 中宵犹看剑,杯酒强消愁。
仙根,原名丘逢甲,清代诗人
丘逢甲,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 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 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 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 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
丘逢甲
丘逢甲,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 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 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 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 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