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惟信
苏堤 其一 自向桃源失意回,人间无地避风埃。 六桥雨雪孤山路,不为梅花也不来。 注释: - 自向:自始 - 桃源: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居住地 - 失意:失败、挫折 - 人间:人世间、世俗 - 无地:无处 - 避风埃:躲避风雨 - 六桥:指杭州西湖上的六座石桥,即断桥、锦带桥等 - 雨雪:雨和雪 - 孤山路:荒凉的道路 - 不为:不是因为 - 梅花:这里借代梅花的香气或梅花的形象 - 也不来
诗句注释: - 山中:指隐逸山林。 - 石壁飞泉洒不乾:形容瀑布从高峻的岩壁上直泻而下,水势汹涌。 - 松阴满目:指松林茂密,遮天蔽日。 - 寺门寒:指寺庙的门紧闭,无人进出。 - 梅花开尽无人到:形容梅花盛开时,没有人去欣赏,强调其孤寂和清冷。 - 万叠春山独自看:形容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独自欣赏周围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译文: 在深山中, 石壁间的飞泉如瀑布般洒落,水花四溅却不干涸
【注释】: 严陵:即严光(约前36-约31),字子陵,东汉初年会稽馀姚人。因汉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刘伯升被部将所杀,刘秀召见刘伯升时,刘伯升投江死,刘秀才下诏书请刘伯升之子刘仲到京任职,并说:“君宜屈节以就我,犹不失为有令德之人。”刘仲却坚决不肯。后刘仲在会稽山隐居,号“严陵”,故后人称刘仲为严子陵。钓台:位于浙江桐庐县西南,相传是大禹治水时捕鱼的地方。云拖雨脚:形容春雨连绵不断。过山来:经过山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诗人的情感等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赏析角度。本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及情感。赏析时可以从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此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情,尾联写景。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家山”“空回首”点明主题
注释: 1. 贫况今年极向年,过湖尚欠买船钱。 2. 步行自行苏堤去,恐有沙鸥在柳边。 译文: 1. 今年我的生活状况非常贫困,过湖时还差一些买船的钱。 2. 我步行或骑自行车沿着苏堤散步,担心会有沙鸥飞落在柳树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苏堤上散步的情景。首句“贫况今年极向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感慨,暗示着诗人生活的困境和不易。次句“过湖尚欠买船钱”则具体描述了诗人的经济困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分辨正误,然后作出准确判断。此诗为咏物抒怀之作,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霜竹”是借指秋日之竹,“寒蝉”则暗示深秋之气息。 【答案】 (1)注释:①凄清:形容笛声凄凉哀婉。②飞花:飘落的花朵。③暗度:悄无声息地通过。④断魂:形容极度悲痛,使人肝肠寸断。 译文:秋日雨中听到笛声
注释:抛下书籍,我闲暇地靠在店家的门口,心中满是对往事的关心,又有谁能与我一起谈论呢?燕子还未归来,春天仍然寒冷,一帘细雨洒湿了黄昏。 赏析:诗人在旅途中闲倚店家门,满心关切着过往的事情,又有多少人与自己一同谈论呢。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第二句中的“燕”字,既是实景,又寓有象征意义。燕子是候鸟,春末夏初才归巢,所以诗人认为燕子尚未归来,表明时序尚早
以下是对《寄何尉其二》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诗句详解: - 月影亭亭上小窗,烘乾瓦背夜来霜。:“亭亭”形容月光皎洁明亮的样子,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般温婉。“烘乾”则暗示着月亮将寒冷的夜晚烘干,使整个空间都沐浴在温暖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夜景图,月亮的光芒照亮了屋顶上的小窗户,也驱散了夜晚的寒意。 - 扁舟欲载青山去,尚恋梅花一阵香。:“扁舟”指的是小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作答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作答。“卯喏吏归帘影静”意为“官吏在午时时分回家,帘幕的影子是那么宁静”,这是全诗描写的第一个画面,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午后生活图景:官员们按时归来,帘幕的影子静静的,说明他们没有公务在身,很悠闲;而“午香梦熟漏声迟”意为“中午时分,香气袅袅的梦境已经熟透,漏壶的滴答声也迟迟不来”,这是第二个画面
【注释】: 江风月白水平沙:江风吹来,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沙滩上。 一曲琵琶别酒家:弹奏了一曲琵琶曲,告别了酒店。 泪洒秋风消息断:泪水洒落在秋风吹送的消息中,表示消息已经断了。 可怜犹自信灯花:可惜我仍然相信那灯花会绽放。 【译文】: 江风清冷,月光皎洁,江面上波光荡漾,沙滩上的沙子清晰可见。 一曲悠扬的琵琶曲,在离别之际弹奏,仿佛在告别那家酒店。 眼泪洒落在秋风中,象征着消息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