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
【注释】 1. 老去:年岁已高。 2. 怀人:思念别人。 3. 鬓(bìn):同“鬓”,指两鬓,头发。 4. 秋:一年中的秋季,这里指秋天。 5. 江山:山河大地;国家。 6. 别时愁:离别时的愁绪。 7. 碧云:形容天空湛蓝的颜色,也用来比喻人的情思。此句说:相思之情就像碧云一样,虽然隔着很远的距离,但是梦魂却总是萦绕在心头。 8. 几度吟魂到客舟:几次吟诵着诗句,魂灵飘荡到了异乡他乡的船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及赏析。此诗写笋的形象,以“画”字点明所描写的对象不是真笋而是竹笋的形态。首句写笋尖上的露水和竹箨斑斑点点的花纹,次句写笋尖上用毫写出的竹节,第三句写竹笋不随世俗沉沦、自持清高的性格,第四句写竹笋虽无根节却有节存,最后一句以竹为喻,赞颂竹子的品格。 【答案】 注释: 锦(五彩) 笋尖上的露水 斑斑(斑斑点点) 竹箨(竹箨,竹的外皮) 带露痕(露水的痕印)
注释: 墨兰:即兰花。 墨兰:一种花卉。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这里指屈原的诗歌。 笔头:指毛笔,用来写诗。 灵均梦:屈原的别称。 楚畹:楚国的园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幽花倚客窗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首句“墨兰”,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兰花。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不屈等品质。在这里,诗人以兰花为题,可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注释: 一枝寒玉倚横塘,和雪攀来袖亦香。这两句诗描绘了梅花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的形象。 插向胆瓶笼纸帐,长教梦绕月昏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将其插在胆瓶中,放在纸帐里,仿佛与月亮相依相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描绘了梅花的娇美与高洁。第一句“一枝寒玉倚横塘”,用“寒玉”来形容梅花的洁白,如同冰雪般晶莹剔透;“倚横塘”则暗示了梅花的生长环境,既有横塘的静谧
这首诗是和李蓝溪的梅花韵。 南枝开遍北枝开,只恐飞香落砌苔。 这是对梅花的赞美,南枝开遍,北枝也开,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踏雪诗人应癖好,杖藜日日为诗来。 这是说诗人喜欢在雪中行走,每天用杖藜写诗。 注释: - 南枝开遍:南方的梅花开遍了; - 北枝也开:北方的梅花也开了; - 只恐飞香落砌苔:只怕飞溅的香气落在了地上的青苔上; - 踏雪诗人:在雪中行走的诗人; - 应癖好:应该有这个喜好;
【注释】 阳关:古地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灞桥:古名灞上桥,位于秦、西汉长安城东面,是通往咸阳的要道。柳:柳树。绿阴:指垂柳的浓荫。别恨新:离别之恨正与春天相遇,所以称“新”。漫折:随意折断。青丝:指柳条。绊:阻止。 【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人在灞桥春日,折了一枝柳送别朋友,这枝柳象征着离情别绪,也象征着友谊长存。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厚,意境开阔而深远,耐人寻味
伤春 东皇别我太匆匆,急景相催鬓已翁。 杜宇一声花结局,人生消得几春风。 译文: 春天来临之际,东皇大帝却匆匆离开,让我感受到时光的匆忙和岁月的无情。杜鹃鸟的一声啼叫预示着花朵即将凋零,人生的短暂如同春天的易逝一般难以把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情景,诗人通过春天的离去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东皇别我太匆匆,急景相催鬓已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迅速逝去的感慨,感叹自己已经变得年老色衰
孤山别后有谁怜,踏雪看花又一年。 注释1:孤山别后有谁怜,表示诗人在孤山上分别之后,又有谁会去同情、怜悯他? 注释2:踏雪看花又一年,表示诗人每年冬天都会踏着雪景去看梅花。 几度相思空夜月,角声吹恨不成眠。 注释1:几度相思空夜月,表示诗人已经多次思念过梅花了,但每次都是看到月亮就醒了。 注释2:角声吹恨不成眠,表示每当听到风吹动梅花树发出的声音时,诗人就无法入眠。 赏析
【注释】 松庭:指松林间的空地。道观,道士的住所。玄都羽士:即玄都道士,是道教中人。诵灵篇:吟诵《太上感应篇》。 玉炉:指道士炼丹所用之炉。《旧唐书·五行志》云:“天宝中,有司禁断民间不得烧炼金银丹药。”烟断,意谓烟雾已经断绝。瑶坛,即玉坛,道士炼丹之所。金磬一作“银磬”,古代乐器。霜满天,意谓秋天到了,霜气弥漫天地之间。 赏析: 此诗描绘了秋夜月下道观的寂静景象。首句写月光洒满松林空地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篱落西风、野老家,营造了一片秋日的凄凉氛围。第二句写闲看景物,感伤年华易逝。第三句以“柳衰”喻指女子容颜老去。第四句写芙蓉凋零,菊花开放来交割秋光。最后一句用典,点明主旨。 【答案】 篱落 ——篱笆 西风 ——秋季的风 家 ——家园,家乡 家 ——田园 老 ——衰老 荒 ——荒凉 闲 ——悠闲自在 看 ——观看 景物 ——风景 感 ——感叹 感年华 ——感叹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