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端
【注释】 ①翠微山居:作者在安徽黟县的山居。 ②茆檐(lào yán):茅草屋顶的屋檐。 ③竹户:用竹子做的门。 ④一片云:指白云,比喻闲散无拘。 ⑤绿苔纹:指阶前的青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题所作,写自己隐居生活的情趣。 首句“茆檐静坐千山月”,写的是诗人在幽静的山中,坐在茅檐下,欣赏着天上的一轮圆月。“茆檐”是茅草屋顶的屋檐,“静坐”是安于现状,不慕名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淡泊功名
注释: 1. 雪后饮水慧聚寺:在慧聚寺里,雪后的山景更加优美。 2. 冷松及修竹:冷松和修竹在冬日里依旧挺拔,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3. 茫然枝上鸟,伴我梦亦熟:树枝上的鸟儿,仿佛与我梦中的景象相呼应,让我感到安心。 4. 阴崖得寒乳,夜半胜酒渌:在阴暗的崖壁上,找到了如同美酒一样的清泉,让人陶醉其中。 5. 惜无同心人,共此一杯玉:可惜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能独自享受这杯美酒。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思想情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田园诗。首句“临溪草草结茆堂”,是说诗人在山中筑茅屋,简陋而朴素。“结茆堂”三字,用字简洁,但意味深长,表明了诗人对这简陋茅屋的喜爱。次句“静坐安然一炷香”,是说诗人在茅屋中悠然自在地坐着,点燃了一炷香。“安然”二字
翠微山居八首 注释: 岂是栽松待茯苓:难道是种植松树只是为了等待茯苓(一种药材)吗? 且图山色镇长青:暂且希望山色永远保持青翠。 他年行脚不归去:未来某一天,你游历四方不一定会回来。 留与人间作画屏:留给人们做屏风装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翠微山的赞美和期待。他认为山色永青是一种永恒,所以他希望人们能永远记住这美丽的景色。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愿望,那就是希望人们能从他的诗中感受到这份美丽
寿皇太子其三 少阳:指日,太阳。古代常以日为君,故以“少阳”称日。 拜赐:指接受赏赐。 少阳旁:即少阳宫,在今陕西韩城市。唐玄宗曾于天宝二年(743)改东都洛阳为东都,次年又改为东都长安,将洛阳改名为东京,并移都于此。少阳宫是玄宗为太子时的住处,太子即位后,便在此建宫殿作为皇宫。 黄菊红茱满寿觞:指宴会上用黄菊、红茱等花制作的酒杯装满酒宴。菊、茱,均为草本植物,可供食用。 阳德:指阳光的恩泽
翠微山居八首 闲来石上卧长松,百衲袈裟破又缝。 今日不愁明日饭,生涯只在钵盂中。 注释: 1. 翠微山居:作者的住所位于青山翠谷之中,这里代称其住所。八首:指作者共有八首关于翠微山居的诗作。 2. 石上卧长松:在石头上的长青松树旁休息或打坐。 3. 百衲袈裟:指和尚穿着用各种布料修补过的破旧衣物。 4. 破又缝:经过多次修补。 5. 今日不愁明日饭:表示自己生活无忧,无需担忧明日的饮食问题。 6
昆山吕正之三男子连中神童科盖奇事也建康严别驾为之赋诗某因次其韵 畴昔从公杖屦闲,风乎嬉舞水云闲。千言自我一闻悟,十驾从渠九折艰。蚤岁道山应遍住,他年画戟许谁攀。何词可赠张童子,莫忘杨公阳翟山。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为南宋宗室成员。他以进士身份入仕,历任钱塘县、余干县等职,官至朝奉大夫。他的诗词作品流传甚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 【注释】 翠微山居八首其四:翠微山居八首,是作者的一组七言绝句,共八首,这里选第四首。“幼入空门绝是非”,指早年出家修行。“老来学道转精微”,指晚年修习佛家道法。 【译文】 早年出家修行,脱离世俗是非。老年学修佛家道法,领悟了其中的精微奥义。 钵中饭食虽多却贫穷,身上所穿衣服寒暖只一件。 【赏析】 此诗以僧人自喻,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失意后归隐山林的志向
翠微山居八首其四 炉中无火已多时,早起惟将一衲披。 莫怪山僧常冷淡,夜深无处拾松枝。 注释: 1. 翠微山:位于今浙江杭州西面,是钱塘江流过的一座名山。 2. 炉:指佛殿中的香炉。 3. 惟:只。 4. 衲(nà):即“衲衣”,用旧日和尚的衣服做成的布衣。 5. 莫怪:别解为“请不要责怪”。 6. 冷淡:孤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间僧人的生活画面。他住在翠微山上,每天的生活就是吃素、打坐
寿张守 南国秋容晚。晓寒轻、菊花台榭,拒霜池馆。 试向壶山堂上望,万顷黄云刈遍。总吃著、君侯方寸。不要汉廷夸击断,要史家、编入循良传 译文: 南国的秋天景色美丽迷人,早晨的寒意轻轻飘过菊花台榭,拒霜池馆。试着登上壶山堂上远望,只见一片万顷的金黄色云海。这一切都被你深深记住,你的心中充满了历史的智慧和深沉。 赏析: 这首诗是刘克庄在戊戌年(公元1188年)所作《贺新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