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
次潘黄门人日韵三首·其三 地幻乎天设,奇观纵此行。也须潘仲鲁,消得湛元明。 日夕黄鹂语,春风碧草生。只难销此恨,采采念孤征。 注释与译文: - 地幻乎天设,奇观纵此行。也须潘仲鲁,消得湛元明。(大地仿佛天生如此,奇观纵使令人畅游。也需潘仲鲁,才能消解我的遗憾。) - 日夕黄鹂语,春风碧草生。(黄昏时,黄鹂在歌唱;春风中,碧绿的草儿生长。) - 只难销此恨,采采念孤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至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释: 人日程途得,伤心花近舲。 - 诗句大意为“在旅途中偶然遇到了盛开的花朵”,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偶遇美景时的惊喜之情。其中,“人日程途”指的是在旅途中,“伤心花近舲”则描绘了诗人看到美丽的花朵时感到伤心的情景。 仆童当骨肉,梦寐是家庭。 - 诗句大意为“仆人就像是我的骨肉,我在梦中都是家庭”。这句诗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注释和赏析如下: 早发不博驿(yù bó shè)次韵:早出发在不博驿站,即从不博驿站启程。不博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也有可能是作者的故乡或者他经常来往的地方。驿站是一种古代交通工具,用于临时停留和更换马匹。次韵是指诗歌的一种形式,即根据前人的作品或某种风格来创作的新作。 异俗难同调,诗情空自浓:不同的地方风俗难以统一,因此诗的情感也显得格外浓烈
【注释】 占晴:占候晴日。元亨:天元之气。乃:于是。宿雾:隔夜的雾气。风合:风停。漏:漏出。三阳:指上元、中元、下元三天,也泛指一年中的三个季节。昧明:黎明。巫咸:掌占卜的官。 【赏析】 “人日占晴候,元亨乃时行”,这是说农历正月初一是人日,天气晴朗,万物复苏,于是人们开始出行了;“宿雾停风合,疏云漏日明”,是说连隔夜的雾气都停止了,风也停了,天空中飘浮着几朵薄云,太阳透过云层洒下了明亮的光辉
【注释】 春自东南至,迎予作伴行。 春天从东南方向到来,迎接我一同前行。 草新随意长,花故傍人明。 新长的草随风任意生长,旧有的花朵依然在人旁绽放光彩。 旅处亲童仆,遐方赖友生。 旅途中亲近童仆,远离家乡依赖朋友。 秉芳欲寄汝,路渺又难征。 想要将芬芳的花儿赠给你,路途遥远难以到达。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游子思念故乡的七言律诗。首联“春自东南至,迎予作伴行”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物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写作特点、思想感情等,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登科后》,掌握其写作手法,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时,注意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景浓不可泥,情缓故无疲”意为:山景浓密无法描绘,心情舒缓便不觉得疲乏。“称意崖云丽”,指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伤心壁月奇”是指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感慨。第二句与第四句是因果关系,即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仕途失意的感慨之间的对比
【注释】: 却如周宰孔,不似晋临河。 已见天无外,还闻海不波。 影随一苇渡,声接两涯歌。 遥想唐虞化,南郊羲暨和。 却如同周代的周公(孔子)那样治理国家,不像晋国的韩宣子那样临河治理洪水;已经看到天空没有边际,还能听到海浪不起波浪;影子随着一根苇草飘过河流,声音跟两岸的歌声相连;遥想唐尧、虞舜教化天下,南郊祭祀时有伏羲氏和风后氏辅佐。 赏析: 此诗首章“却如周宰孔,不似晋临河”
【注释】: 太平道:古代道教的一种,主张无为而治,清静寡欲。 砺石:磨刀石。 磊磈:形容山石重叠的样子。 神疲:指精神疲惫。 荡胸生磊磈:心胸激荡起层层山峦。 乱眼:眼睛花乱。 木客:指树木的根须盘曲如客。 篆:指刻在碑石上的字迹。 题诗:写诗。 不是:不是,不是。 飞空侣:指神仙。 【赏析】: 这是一首观石壁之作。诗人在观石壁上的奇形怪状,从而联想到“飞天之术”,并由此引出对于道教和仙境的向往
诗题注释与赏析 - 诗题: 题谏议祠 - 注释: 谏议,古代一种官职,主要负责向皇帝提出批评和建议。谏议祠,即供奉谏议官员的祠堂。 -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于谏议祠的描写,表达了对谏议者忠诚、无私精神的敬仰。 --- 诗句及译文 1. 冬日昌平郭,吟诗谏议祠。 - 注释: 冬至日,位于昌平地区的郊外。吟咏诗歌,纪念谏议祠。 - 译文: 冬天的昌平地区,我吟诵着诗歌,以纪念谏议者祠。
注释: 次宿布村韵:第二次在布村住宿,即作这首诗。 连云草色润,带雨花枝寒。 连天的云彩映照着翠绿的草地,雨水打湿了娇嫩的花枝,使它们显得更加清新而湿润。 物态兼诗得,羁怀共酒欢。 景物与诗情相互交融,羁旅之情与美酒相伴,共同带来欢乐。 青牛谁谷口,紫气此檐端。 传说中的青牛出现在谷口,紫气从屋檐上升起,象征着吉祥和好运。 惭愧非吾辈,临关重倚阑。 我深感惭愧,因为我不是那些能够享受这些美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