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遂成
扬州春日 竹西自古繁华地,况是风光九十天。 红杏一枝春店雨,王笙三叠玉楼烟。 隔江灯影迷歌馆,吹岸衣香过酒船。 好梦撩人归未得,拂城杨柳乱啼鹃。 注释:竹西——扬州古称,因晋时庾亮镇扬州时登南州门望之叹“风流犹在,只是而今非”而得名。 繁华地:繁荣昌盛的地方。 况:何况。 九十天:指春天的三个月时间。 红杏:指红杏花。 春店雨:春日里的细雨。 王笙:古代乐器名,笙的一种,以木管为主。 玉楼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伽楞瓶下坐忘归,静对炉烟夜气微。 - 注释:伽楞瓶是一种古代的容器,这里用来比喻诗僧的心境。坐在伽楞瓶下,仿佛忘记了回家的路。静对炉烟夜气微,形容诗僧在夜晚中静静地坐着,与烟雾缭绕的景象相融。 - 赏析:诗僧在伽楞瓶下坐忘归,意味着他已经超脱物外,达到了一种无我、无欲的状态。与炉烟夜气微相结合,更加突出了这种静谧和超然。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灏灏江湖入望深,烟霄杰阁俯千寻。" - 注释:浩渺的江湖在远处望去显得深邃。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种宏伟壮观的景色,将江水和天空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宽广的画面。其中"灏灏"形容了江湖的气势磅礴,"烟霄"则形容了天边的云彩,"杰阁"指滕王阁,这座建筑高耸入云,令人瞩目。 2. "岸花迎棹半吴楚,山雨入帘无古今。" - 注释:岸边的花迎接着船只,一半是来自吴越地区。
婺州 縠文金柘绕名州,于越西来路尽头。 城倚万山为保障,兵冲三省是襟喉。 朱旗飘渺云车夜,灵火销沉石马秋。 舟子乌知前代事,芙蓉凭吊汉龙邱。 注释: 1. 縠文金柘:形容婺州的风光景色。縠文,指水面如縠纹般起伏的波纹;金柘,指金红色的柘树。 2. 于越西来路尽头:于越是古代对浙江的别称,这里指浙江省的西部。西来路,泛指通往西方的道路。 3. 城倚万山为保障:形容婺州地势险要
【注释】冕旒:古代帝王、皇后的冠饰,用玉制成,下垂至颌。搢珽(zhěn diàn):插笏,古代官吏朝见时所执的一种手板。青宫:指东岳庙。虞巡:虞舜巡视四方之事。二月东:农历二月,即仲春时节。神语:神灵之语。虚空:高远之处。武帝:汉武帝。天书:上天赐予的文字。郑重:慎重其事。六朝:南朝和北朝。桧柏:松柏,常用以象征坚贞。龙形:指松柏树的形态。云雷:云雾,雷电。蜃气:海市蜃楼。负海:背靠大海。环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并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即可。 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附上赏析。“桐戏祠空草乱生”“龙收隔岸黄云气”两句是第一联。这两句写晋祠的景色,桐戏祠空指晋祠中祭祀桐人的祠堂空无所有,山悬如瓮下环城指的是晋祠在环城之巅
诗句解读 第一句:大兄将归志别,不如归去子规魂。 - 关键词:“大兄”、“将”、“归志” - 解释:描述了家中的大哥哥即将回家的情景。表达了对大兄即将归来的期待与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大兄离去的不舍和思念。 - 注释:“大兄”指的是家中的长兄或年长的兄长。“将归志”表示大兄准备回家的决定。 第二句:啼到家山第几村。 - 关键词:“啼”、“第几村” - 解释:这句诗通过“啼”字
曲峪镇远眺 地近边秋杀气生,朔风猎猎马悲鸣。 雕盘大漠寒无影,冰裂长河夜有声。 白草衰如征发短,黄沙积与阵云平。 洗兵一雨红灯湿,羊角魫鱼堠火明。 解析: - 第一句“地近边秋杀气生,朔风猎猎马悲鸣。” - 关键词: 地近、边秋、杀气生 - 注释: 描述了地点靠近边陲的秋天,气氛中弥漫着战争即将来临的紧张感和杀气。 - 赏析: 通过描绘地理环境和天气情况,为下文的战事描写打下了基调。 -
注释 1. 飞渡黄河势已成:指蔡忠襄公在黄河上成功渡过,形势已经形成。 2. 但凭一掌守孤城:表示蔡忠襄公坚守孤城的艰难局面。 3. 三千兵带饥寒色:形容士兵们因长时间的战斗而疲惫且缺乏营养。 4. 百二关传恸哭声:描述战事的惨烈和人们对死者的哀悼。 5. 报国不能生杀贼:表达了忠诚于国家,但无力直接参与战斗的矛盾心理。 6. 殉君何用死留名:强调了牺牲自我、忠于君主的重要性。 7.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三年万里一身游,莽莽高台塞草秋。 - 关键词: 三年, 万里, 一身, 莽莽, 高台, 塞草, 秋 - 译文: 经过三年之久的长途跋涉,我独自行走在茫茫的高台之边,秋天的草原显得格外萧瑟。 - 赏析: 这里描绘了诗人孤独旅行的场景,通过“三年”和“万里”突出了旅途的遥远和辛苦。而“高台塞草秋”则形象地表达了边疆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