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霄
注释:独自静坐,没有人打扰,下帘子时太阳正好。落下的花朵如果也有情感的话,片片花瓣还会随风飘舞。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闲暇之时,独处一室的闲适生活。诗中通过落花随影飘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这是一首七绝,题目“其一”提示我们这首诗的首句是“经华阴时当腊月十八日”,而题目中又出现“腊尽”,所以可以判断,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华阴腊月十八日的时候想起了唐人诗中的“腊尽促归心行人”。第二句“征衫费增减,渐觉寒暄杂”是说诗人因为思乡之情而感到寒冷,于是开始添衣,但是感觉寒意和暖意混合在一起。第三、四句则是说:虽然已经加了衣服,但是还是觉得寒热混杂。整首诗语言平实
注释:希夷先生睡在睡岩前新凿的五龙池。他没有跟随皇帝的命令离开,苦苦被白云留住。更有黑甜的地方,泉水声绕着枕头流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希夷先生的友情和生活情趣。首句“不随丹诏起”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命令的反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第二句“苦被白云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被束缚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最后两句“更有黑甜处,泉声绕枕流”,描绘了诗人在梦中听到的黑甜声音,以及泉水潺潺的声音,营造出宁静
经过华阴时当腊月十八日忽然忆唐人腊尽促归心行人及华阴之句字字凑合遂逐字成十绝其六 有意濯尘缨,河流伴客行。翻嫌河畔水,不似石泉清。 注释: -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有意洗去世俗的尘埃,让清流陪伴我行走”。这里的“河流”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而“石泉水”则代表着清澈、纯净的心灵。 - “翻嫌河畔水”,意思是“反而嫌弃河水的清凉和清洁”。这里的“翻嫌”是表示对比,与前文的“有意”形成对比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词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嘱付”的意思是嘱咐,吩咐;“高士”是指有德行的人。“沧海阔”意思是大海很宽。“桑田”,是古代传说中海变成桑林的地方
诗句原文: 一过一回新,纷纷客子身。 谁知岳麓下,自有渚眠人。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腊月十八日华阴的景色与心境。“一过一回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受;“纷纷客子身”则展现了众多游子的忙碌身影。后两句则转向自然,通过对岳麓和渚眠人的形象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整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故乡与友人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旅途中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
【注释】 岁月更新旧:指岁月的更迭,旧事物已经消逝,新事物出现。 川途阅古今:指路途中看到许多古今之事。 往来车马客:指来往的客人。 枉用百年心:白白地浪费了一百年的心力。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旅途的七绝诗。此诗是诗人在经华阴时,忆及唐代诗人杜甫《腊月十八日》诗句而作。诗中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慨。 “岁月更新旧,川途阅古今。”前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
【注释】 经华阴:路过华阴县。腊月十八:农历十二月十九日,是腊八节,即冬至前后的一天。唐人腊尽:唐代诗人王建在《腊月》诗中写道:“腊月年关近,今年又早寒。”意指腊月将至,而今年又已入冬。 心行人:心系行旅之人。及:及得上,赶上得着。 字字凑合:一句一句地凑起来。遂逐字成十绝:于是依次写成了十首七绝。 其三:第三首。 【赏析】 此为作者过华阴县时所作诗之一。“残历”,犹残阳,指傍晚时分
注释:离开这条道路,前往这条路;返回这条路。 一官仍然沿着老路走下去,回顾过去十年来,一切都已改变。 赏析:这首诗以“腊尽”为题,表达了诗人在华阴的所见所感。首联直接点明腊月十八日,与题目中的“腊”字相呼应。颔联写自己对唐人诗句“腊尽促归心”的理解,认为无论走到哪里,都应遵循自己的内心。颈联则描绘了自己离开和归来的情景,以及回首过去的经历。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反思和感慨。全诗语言简练
注释: 乡思杳无端,客途何日尽? 乡思无边无际,旅途何时结束? 却怪马蹄轻,不及南飞隼。 反而奇怪马蹄轻盈,比不上南飞的隼。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乡思杳无端”中的“杳”表示深远、无尽之意,说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是无尽的,没有尽头。而第二句“客途何日尽?”则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结束的渴望。然而,第三句“却怪马蹄轻,不及南飞隼”,则表达了作者对马蹄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