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
铜坑山下遍杨梅,曲径人从树杪来。 共爱石桥凉似水,湖稍未放酒船回。
偶值三旬隙,堪偿千载忙。 有官原是夏,此日岂无阳。 重过烟花市,长驱翰墨场。 不缘持玉节,安得解铜章。 未去须常会,将来孰可量。 试看王子宅,或比郑公乡。 饮处谁招得,行机已坐忘。 园蔬从嫩摘,山果更高装。 弄月当花槛,临风泛羽觞。 幽篁如客瘦,独鹤拟人长。 使者新恩渥,儒生故态狂。 阳关莫先唱,西出路微茫
公署席未暖,求去何嗷嗷。 济河先焚舟,预卖冠与袍。 我不更劝子,知子意殊牢。 昨者见章疏,陈情欲长号。 谓臣心腹间,有疾刺如刀。 自宜针石恶,不任簿书劳。 蒙恩赐封典,父母喜俱叨。 雨露不知感,臣岂如蓬蒿。 壮年可驱策,正合从时髦。 臣实自知愧,奈缘病相遭。 当道奖恬退,幸尔遇山涛。 九重遂俯从,孰谓天居高。 郎官信美秩,视之等秋毫。 未论子所能,此足称贤豪。 纷纷投牒者,群然赴仪曹。
大痴道人顾长康,平生痴绝仍画绝。 长卷当年我亦观,大略犹能为人说。 山川历历百里开,仿佛扁舟适吴越。 平林曲岸客共游,复嶂重湖天所设。 渔工樵子互出没,定有高人在岩穴。 墨沈淋漓拾未能,信得画家山水诀。 为人说此亦徒然,把笔安能指下传。 对本临模未为苦,运思想象谁能专。 晴窗设色手自改,输与吾乡沈石田
远山近山翠浪倾,爱此万叠秋初晴。 已多浮云岩下宿,只有暮霭空中生。 草树纷纷纵复横,风回落叶填涧坑。 哀猿啼处日将暝,谷口不见樵夫行。 重洲复渚望不极,渔舟独出沙鸥惊。 三山二水昔人句,仿佛当时登石城。 何如攒蹙寻丈里,一目千里当前呈。 画家意匠劳经营,墨气浓淡皆有情。 平生见此真有几,不负长安许道宁。 残山岂合推马远,寒林亦宜矜李成。 世间神品吾所遇,沈老旧藏高克明。 二图作配实相称
东园忆初购,粪壤频扫除。 墙下古槐树,憔悴色不舒。 况遭众攀折,高枝且无余。 爱护至今日,浓阴接吾庐。 数步已仰视,伟哉巨人如。 非藉此荫庇,谁结幽亭居。 立为众木长,奴仆柽与榆
始我种三榆,近在亭之左。 西日待隐蔽,阴成客能坐。 七年长渐高,密叶已交锁。 生钱闻可食,贫者当果蓏。 其一忽憔悴,啮腹缘蚁蜾。 持斧欲伐之,材未中船舵。 藤蔓方附丽,不伐亦自可。 古人无弃物,守圃常用跛
读《诗》识其名,谁谓材无用。 西戎每渡河,此木能载重。 所以人字之,岂在作梁栋。 两株倚东篱,计亦七年种。 相对垂青丝,蓦地来二仲
荒园乏佳果,枣树八九株。 纂纂争结实,大率如琲珠。 此种味甘脆,南方之所无。 日炙色渐赤,儿童已窥觎。 剥击盈数斗,邻舍或求须。 早知实可食,何须种柽榆。 此木颇耐旱,地宜土不濡。 所以齐鲁间,斩伐充薪刍。 近复得异种,挛拳类人痀。 曲木未可恶,惟天付形躯。 良材却矫揉,不见笏与弧
桧柏性相似,安论不同形。 城南久移植,用以护幽亭。 桧也渐生粉,柏兮复垂铃。 幸非两石间,自足全余龄。 古槐虽老大,秋到即凋零。 园空霜雪冷,见此独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