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浚
怀濬,唐代秭归郡(今湖北秭归)僧人。 这位生活在唐昭宗乾宁年间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才华和神秘的神验传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生平与作品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研究价值
唐代怀浚《寄南平王》释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概括分析。“马头渐入扬州路”,点出送别的地点是扬州;“亲眷应须洗眼看”,表明要离别的朋友和亲人,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答案】 译文:马匹逐渐进入了扬州的道路,亲朋好友应该用崭新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注释:扬州:地名,在今江苏扬州。亲眷:指亲朋好友。洗眼:用新的眼光看待。赏析
唐代怀浚《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释义
注释: 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我家住的地方在闽山以东,那里年年都有鲜花盛开,红艳如火。如今我不在花红的地方,而是回到了那曾经花开如火的地方。 家在闽山东复东:我家住的地方在福州(古称闽中),在福州的东面。 其中岁岁有花红:每年春天,那里都有美丽的花朵盛开,如同火焰般鲜艳。 而今不在花红处:现在我已经离开了那个地方,不再生活在那个曾经美丽如火的地方。 花在旧时红处红
唐代怀浚《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释义
【注释】上归州刺史:指唐睿宗时,李峤为上归州刺史。代通状:指李峤的表文。闽山:山名,在今福建省福州市境内。莺啼:春日,黄莺啼鸣。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黄莺比作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和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首句“家在闽山西复西”写自己身在何处,点出题意;二句写旧地黄莺,三句写莺已飞去,四句则说黄莺还在原处啼叫。此诗语言平易,意境清新,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小诗
寄南平王
马头渐入扬州路,亲眷应须洗眼看。
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
家在闽山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 如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
怀浚
怀濬,唐代秭归郡(今湖北秭归)僧人。 这位生活在唐昭宗乾宁年间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才华和神秘的神验传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生平与作品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