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豪
《常山卧雪亭》 卧雪常山馆,孤吟气转雄。 若逢洛阳令,闭户不相通。 诗句释义 1. “卧雪常山馆”:“卧雪”可能指在常山的某处因雪而休息或停留,形成了一个“馆”。 2. “孤吟气转雄”:诗人独自一人吟诵,声音洪亮有力,显得气势非凡。 3. “若逢洛阳令”:这里的“洛阳令”可能是对某个官员的代称,诗人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一种不愿与权势者交往的态度。 4. “闭户不相通”:诗人选择闭门不出
诗句解读与翻译: 1. 山中春独早 - “春”指的是春天,而“独早”表示在这个时节里,章子发所在的地区比其他地方要早一些。 2. 枕上雨初晴 -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雨后天气转晴,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3. 泉响妨人语 - 这里的“泉响”可能是指泉水流动的声音,而“妨人语”表明这种声音可能会干扰谈话。 4. 花明照客行 - 描述了花在阳光下明亮照耀的景象,同时暗示着旅途中的美景
【注释】 老农:指陈生,即作者的朋友。石溪:石涧。深住:长久居住。过草堂:路过草屋,表示对友人的问候。若问生涯无可答:如果问你的生活没有什么可说的。生涯:生活。无答:没有可以回答的。梅天:梅雨时节。犹有晒书忙:还有在梅雨时节晒书忙呢。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朋友的。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问候。“老农”即指陈生,即诗人的朋友。“石溪傍”,即石涧旁边。“赤日蒙君过”,即太阳高照时,您走过我的草屋
昔人弃国如弃瓢,山中独坐风萧萧。 今我耽书好种树,虎谷棠陵未寂寥。 我有知心在南海,壶公名药长自采。 安得羽化相飞攀,笑弄沧溟歌欸乃
洞庭客子天边来,木峰访我读书台。 平生百念尽销歇,惟有好画心未灰。 长松高卧南风清,幅巾氅服神思宁。 呼毫为写麋鹿相,儿童不识惊仙灵。 殷勤相送石溪渚,长揖分携无一语。 但索狂吟满意归,宁计黄金漫相许。 依然挽袂酌一斗,山月已照棠陵口。 重开画影笑相看,尽讶三人同酌酒
君不见冰溪之水真如冰,洁爽不得留蛟蝇。 玉山之峰白如玉,遥见贞光荡晴旭。 我昔报恩作此行,溪容山色随双旌。 恍然置我水晶阙,胸中尘秽皆销歇。 嘉兴太守冰玉姿,出门便与溪山期。 此日归来五马散,意气不异之官时。 嘉兴之人或未知,溪童山叟皆知之。 童叟犹人或可私,山灵溪伯安可欺。 吁嗟太守真吾师,相送岂作儿女悲。 溪可渔,山可采,伐木丁丁歌欸乃。 太守百年心不悔,独恨生当明圣朝,不应黑发居东海。
风流杨水部,苦欲同登太白楼。 楼前一回首,四郊烟雾风飕飕。 白也生爱此,死后神应留。 鲁人往往闻啸咏,深宵水底号蛟虬。 金尊绿酒满,玉镜清光流。 起见仙人犹独酌,锦袍坐对高城秋。 仙人从来小天地,生既能乐死何愁。 区区力士辈,玩弄如沙鸥。 浩然之气永不灭,真与元气空中浮。 彼哉撼树真蜉蝣,只向仙人粗迹求。 仙人闻之不满一大笑,飘然跨鹤归宣州。 自言宣州亦旧游,避人议论莫若青山丘
听说桃花寺,游人兴不禁。 桃花今不见,流水尚堪寻。
仙子乘云去不还,空馀词赋落人间。 高楼试问今何处,故老相传是此山。 极目平原空怅望,侧身尘界欲飞攀。 漳沮秋净征鸿下,越客悲吟鬓已斑
何年浮圣像,二徙寺留名。 匹马冲风到,群僧冒雨迎。 楼台红树顶,烟火绿葭浜。 一曲松风操,萧然病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