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之奇
诗名:《阿子歌九绝 有序 其一》 郭之奇(1564-1630)字远夫,号石樵,明代文学家,有《阿子歌九绝》传世。该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思考,描绘出自然界中生命与环境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诗句注释: 坠地原非汝 - “坠地”指事物落地或出现;“汝”代指事物本身,即“你”;“原非汝”意即并非是你,强调事物的独立存在和自主性。 分形孰使为 -
【注释】 《晚山相对碧》:晚山,指傍晚时分的远山。 残照:夕阳西下的景象。 网:笼罩。 秋色:秋天的景色。 缈:隐隐约约。 风林:被风吹动的树林。 【赏析】 诗中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通过对晚山、残照、秋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在低处看到大鸟,我害怕地想逃避;而那些天鹅飞过天空,却显得如此自在。 谢鸱相勖意,因鹄远虡罗。 译文:感谢那只乌鸦,它让我远离了那些捕兽的机关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此诗前两句写桃花迎风含笑,倚日而妆;三四句写桃花在风的吹拂下,没有留下半点残存的痕迹,只有春天的生机勃勃,才显得那么娇艳,那么令人断肠。“无留色”是说桃花被春风刮落殆尽,只余枝干,这是从视觉角度写的
近识庭梅意,功成让百花。 芳为一岁敛,色与二阳赊。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颜色和生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首句“近识庭梅意”,诗人在庭院中近距离地欣赏梅花,感受到了梅花独特的魅力。次句“功成让百花”,诗人认为梅花的成功在于它能够与其他花卉和谐共存,而非独自高傲。第三句“芳为一岁敛”,诗人用“敛”字形容梅花的香气,仿佛是一年之中最为收敛、最为珍贵的香气
注释: 坐在书房里,与世无争,真的无事可做,只要心斋静默,就可以常常如此。 龙雷何处寻觅?物我两忘,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作者闲适自在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坐禅的情境,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他认为,只要心斋静默,就可以常常如此。他主张"与世无争,真的无事可做",这是他的生活哲学。 在这首诗中,“龙雷”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注释】 食:吃。曹肉,比喻曹操的肉(指曹操被煮的肉) 冯鱼:传说中一种会飞的水族动物。这里借冯鱼比喻“鱼”,即指鱼汤 三场:三次宴饮 一饱:一次吃饱。 【赏析】 此诗是讽刺权贵的,意思是说他吃曹操肉、冯鱼汤和鱼汤都不足以使他感到满足。作者以曹操和鱼为喻,说明自己对权贵们的所作所为早已看透,他们吃的再多也满足不了。全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阿子歌九绝 有序 其六 初月衔西树,微光寄远枝。 空怜长夜色,难假片华垂。 注释与赏析: - 诗句注释: 1. “初月衔西树”描绘了月初生的景象,月光如同从天际落下的细线,轻轻触及西面的树木。 2. “微光寄远枝”表达了月光微弱而持续地照亮着远方的枝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 3. “空怜长夜色”表达了诗人对长夜的无奈与哀叹,夜晚的漫长令人感到孤独和寂寞。 4.
阿子歌九绝 有序 其三 汝母生邻死,安能向汝持。 祇今衣裼在,空使血痕吹。 注释: - “阿子”,即阿子歌,是一首古代诗歌作品。 - “有序”,指的是这首诗的序言部分,通常包括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主题的介绍。 - “其三”,指的是诗歌中的第三首。 - “汝母”,指诗人的母亲。 - “生邻死”,意指诗人的母亲离世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能向汝持”,意为诗人无法再向母亲索取什么
诗句:全身呈素质,满面去红妆。 译文:李花全身散发出优雅的品质,面容却已失去了往日的红润,仿佛已经褪尽了色彩。它无意与蝴蝶争艳,为何又令其忙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李花从盛放到凋零的过程,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首句“全身呈素质”展现了李花坚韧的品质,而“满面去红妆”则反映了它生命的凋零。诗人用“有意从人淡,何心令蝶忙”表达了李花不愿与他人争艳却又不得不面对生命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