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虎掷龙摅边九州,英雄谁肯死前休。 功名无与夷齐事,薇蕨空山又一秋。 注释: 1. 虎掷:比喻群雄争斗激烈。龙摅:形容形势复杂多变。边州:指边疆地区,这里代指战场。九州:古代中国分九州,这里泛指全国。 2. 英雄:指英勇的战士。谁能:反问句式,表示疑问。前休:停止前进一步。 3. 功名:成就和名声。无与:不比得上。夷齐:春秋时期两位贤者,以高尚节操著称。事:事业,功绩。 4. 薇蕨:指野菜
【注释】 坐忘:佛教语,指心无杂念,达到一种心境。疏疏:稀疏的样子。过雨:经过雨水的滋润。长廊:长廊,指廊道。微倦:微微疲倦。抛书欲坐忘:放下书本,想要静下心来。暮色平林深尔许:傍晚时分,树林里的景色显得十分幽深,有几许(形容树木很多)深林。却留高柳染斜阳:却有高高的柳树在夕阳映照下,染上了金色的阳光。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傍晚时独自走在长廊上,心情有些疲惫,放下书本,准备安静下来
诗句: 四月初五日夜直 独寐凤城人未起,一窗斜月枕边来。 注释: 这首诗的首句“独寐凤城人未起”,描述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躺在凤城(古代地名,这里泛指京城)的床上,而其他人都还未入睡。次句“一窗斜月枕边来”则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入眠的场景,月光从窗户斜照进来,洒在诗人的枕头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气氛。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 译文:
注释: 鸡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已经打鸣,鹤知道夜半时分不用睡觉。 我反复吟诵这首诗,直到把西窗的月亮送走,回头一看东方已经白茫茫一片了。 赏析: 此诗写诗人早起观月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以及自己的志向抱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注释】 二十一夜:即中秋之夜。 人间倚伏(yǐnfú):人间的兴衰,世事的更迭。 推寻(zōuxún):探究、考察。 急劫:突如其来的灾祸。 理最深:道理最为深刻。 石烂海枯(lèishǎnhǎikū):石头腐朽了,海水涸竭了。比喻事物终归要消亡。 谁不灭:谁能够不消亡。 为君细说落星心(wèirénxìshuōluòxīngxīn):为了您,我详细地向您讲一讲“落星心”的道理。 【赏析】
注释: 1. 十一月初三日奉乘舆幸日本使馆:在农历十一月初三,皇上驾临日本驻华使馆。 2. 乘回风兮载云旗:乘坐着旋风,扬起了旗帜。乘回风,指乘着旋风的气势。 3. 纵横无人神鬼驰:纵横驰骋,没有人能抵挡得住。 4. 手持帝子出虎穴:手持皇帝的儿子走出老虎洞穴。 5. 青史茫茫无此奇: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奇迹是没有的。 赏析: 这首七言诗描绘了一幅英勇无畏、豪情壮志的图景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诗句释义与译文:《祈死谁知士燮哀,苟全性命且徘徊。》表达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心感受。 - 关键词:祈死、士燮、苟全性命、徘徊。 - 注释:诗人在此表达出一种求死的愿望,同时感到无奈和彷徨。 - 译文:在祈求死亡的同时,诗人感到无奈,只想保全自己的性命而犹豫不决。 2. 诗句释义与译文:《王城依舊人如海,名德翻推褚彦回。》描绘了京城景象和人物风采。 -
【注释】 四月初五:即四月十五。 直:值班。 人间:指朝廷。 匹夫:普通百姓。 安归:平安回家,这里指回朝复职。 自省:自我反省。 豺虎:喻指战争的凶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写一位正直官员,因直言进谏而遭陷害,最后被流放到边关,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七绝。 首句“人间怀璧能为罪,今日天家念匹夫”,意思是说:如今在人世间,有才能的人往往容易招来祸殃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赠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第一句“天坛松盖郁苍苍”描写了天坛山上茂密的松树林,用“郁苍苍”形容山间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这一句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第二句“遗老潜来暗断肠”中,“遗老”指年迈之人,这里借代诗人自己,表示自己因思念友人而感到悲伤。诗人用“暗断肠”来形容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注释】 长庚:即金星。 见秋毫:形容月亮很小。 无波:没有波动。 鸡声:报晓的鸡叫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首句写天象,以“檐角长庚出未高”,说明时值深夜,月亮尚未升起,只有长庚星在天空中闪烁;接着用“半规霜月见秋毫”两句写月亮,说月亮已经升到半空中,但还只是一弯小小的银钩,而且还是带霜的月亮。次句写自己胸中的情怀。说自己心中像一口无波的井,不为鸡鸣而动怒。第三句是全诗的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