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侗
郁金枝拂郁金尊,送尔银鞍过远村。 十里春城三日雨,那禁芳草闭黄昏。 译文: 郁金花的枝条轻轻拂过郁金香樽,为你饯行,你骑上银鞍驶过远村。 十里长城的春日,三天都在下着雨,怎能抵挡住芳草在黄昏时闭合?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邢侗为好友张仲仪所写。诗中以郁金枝和郁金樽作为象征,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画面,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不舍之情。 “郁金枝拂郁金尊,送尔银鞍过远村
诗句: 争传主第牡丹开,十二街中喧若雷。 译文: 主人家的大门前,牡丹花开正盛,十二条街道都充满了喧嚣的声音。 注释: 1. 主第:主人之家。2. 牡丹花:中国传统名花之一。3. 十二街:指繁华的街道。4. 喧若雷:形容声音极大。 赏析: 这是首诗描写牡丹盛开的景象,通过“争传主第”与“十二街中喧若雷”两个场景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牡丹花盛时的热闹场面和其对人们的巨大吸引力。同时
【注释】 蒯缑:指古代的一种头巾。 计偕:古时指士人应考,因称赴京应试者为“计偕”,后遂以“计偕”代指参加科举考试。 布衣:平民百姓的服饰。 题柱:题于柱上,表示留念。 休令关吏知:不要让守关官员知道。 白沟河:位于北京西南,是一条古老的运河,发源于内蒙古大青山。 野棠枝:野棠树的枝条。 【赏析】 此诗写诗人送别友人赴京的情景和感慨。首句点明时间、地点,说明朋友与自己同是布衣之交,故送行之时
注释: 入京后派使者前往并州,数次与乡亲们一起饮酒。 你寄来的消息,是否已经到达?绮窗边寒树着花,让人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杨博士北上时所作的诗。首句“入京”即指杨博士进京,而“似并州”则是指京城的繁华热闹,与并州(太原)相比,更加热闹喧嚣。次句“数醉乡人春酒楼”,则是说杨博士在京城期间,经常与乡亲们一起饮酒作乐。第三句“来日寄将消息否”,则是问杨博士是否会把京城的情况带回去
宁戚城荒墨水流,不其书阁晚烟收。 停车忽讶罗衣薄,春到齐封海尚秋。 注释与赏析: - 诗句注释: 1. 宁戚城荒墨水流:描述宁戚古城的荒芜景象,仿佛墨水在流淌。 2. 不其书阁晚烟收:描绘不其县的书阁在黄昏时分,晚烟渐渐散去的景象。 3. 停车忽讶罗衣薄:突然惊讶地发现罗衣变得轻薄,可能是由于天气变暖。 4. 春到齐封海尚秋:春天已至,齐地的海洋依然寒冷,暗示季节的转换和地理的特殊性。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赏析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诗前两句是说,丹阳郭里谁怜你?亭边最忆君。“谁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章廷纶的同情;而“最忆君”,又表明了诗人对他思念之深。后两句是说,如今谢安团扇上的画像,已无人为你画敬亭云。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全诗以抒情为主,寓情于景,含蓄蕴藉,意味隽永。 【答案】 译文:
这首诗出自《边□》。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我们来分析诗的第一句:“单于纳款愿称王,更领阏氏入举觞。” 1. 单于:指的是匈奴的首领,这里指代某个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的少数民族首领(可能是鲜卑、突厥等)。 2. 纳款:接受投降或归顺的行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该首领接受了汉朝的招抚。 3. 愿称王:表示愿意在汉朝的领土上称王,建立自己的政权。 4. 更领:带领或者率领。 5. 阏氏
【注释】 1. 海印寺:位于江西九江市,为慧忠国师所建。 2. 种得:种植。 3. 舂:捣米。 4. 掌中:手掌。 5. 山雀:指麻雀。 6. 钵中龙:指佛经中的龙王。 7. 诸方:各地。 8. 斋时:斋戒之时。 9. 可奈:无奈、无可奈何。 【赏析】 此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以“种得霜粳弟子舂”起兴,点明地点和时间,即在海印寺的秋天里,诗人与友人相别而作此诗。 首联:“种得霜粳弟子舂
```plain 黄中丞东巡曲二首 清笳叠鼓对衔卮,片片晴云上画旗。 万里沧波舒眼尽,日边残峤是东夷。 注释:清澈的号角声和鼓声相互呼应,仿佛在品味美酒。晴空中洁白的云朵飘动着,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辽阔的海洋上眺望,视线似乎可以一直延伸到尽头。太阳照耀下的残破山峦,是东方的边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黄中丞东巡途中的景象,通过清笳叠鼓、晴云画旗等自然景物,展现了一幅辽阔而壮丽的画面
杞花(一种植物名)垂实玉关秋,壮岁无端去国愁。 自笑年来身暴贵,画旗春色上龙楼。 注释:杞花的花朵像果实一样下垂,秋天的玉门关显得格外凄凉。壮年时期突然被派往京城,心中充满了离别的痛苦和忧愁。自己觉得近年来突然变得非常富贵,春天里旗帜在龙楼上迎风飘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因公离任,感慨万千。诗的开头两句写景:杞花的花朵像果实一样下垂,秋天的玉门关显得格外凄凉。这里通过杞花、玉关等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