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燮
诗句:“谁向西风里,来闻落叶声。” 注释:这里的“西风”指秋风,通常在秋季吹拂,带来凉爽。诗人站在风中,听到落叶的声音,可能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译文:秋风中,一个身影独自站立,他听到了落叶随风飘落的声音。 赏析:姚燮通过秋风和落叶的声音,表达了一种孤独、感伤的情绪。秋风的凄凉与落叶的凋零,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世界的变迁。这种情感在清代文人中较为常见
【注释】 宿雨:早晨的露水。朝暾:太阳光。黄箬帽:用黄草做成的帽子。饷女:给女子送饭(一说“饷”是馈赠的意思)。绿丝裈(kūn):绿色丝质裤。茅当径:茅草盖在小路上。窥篱犬:偷看篱笆里的狗。禾百亩:一百亩田地里长着庄稼。晴碧荡沄浑:晴天碧波荡漾,一片浑圆。 【赏析】 这首描写农村景色的小诗,写诗人清晨到郊外去观赏田野风光的情景。 首句“宿雨沐晨暾”,是说早晨的露水沾湿了宿夜的雨珠,而太阳出来后
【注释】 出岔河:即岔河。 塍(chéng):田埂。 黄蝶:指菜花蝶,一种黄色的蝴蝶。 翩迁逐风去:形容菜花蝶随风飘动的样子。 劳心羡物机:指对春天美好景象的喜爱和羡慕之情。 天宇极清晖:形容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景色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岔河野望时所作的五首杂兴诗中的第三首。前两句写景,后三句抒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明快。 首句“野菜花如绣”,用比喻手法写野菜花的色彩鲜艳
注释: 揽辔东徐道,风光入望迁。 居人忙打麦,天意属丰年。 漫说通输易,还愁补救偏。 知曾前夜雨,千里遍齐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收的田野景象,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以“揽辔东徐道”为引子,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他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也看到了辛勤劳作的人们。他感叹着自然的恩赐,也感慨着生活的艰辛。 在诗中,“居人忙打麦”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榆树柳树参差错落,村庄有八九家。 山深人迹罕至,知道这里的地温暖和煦,五月桃花盛开。 墙角忙分秫(shǔ)米,萝阴罢浣沙(huàn xiá)洗衣裳。 适时休息忘昼夜,随意劳作学耕犁。 注释: - 榆树柳树:指河边的榆树和柳树。 - 参差:交错不齐,形容树木排列杂乱的样子。 - 村庄:指河边的小村落。 - 八九家:大概有八九户人家。 - 山幽:山间幽静,人迹稀少。 - 知地暖:知道这里的气候温暖
这首诗的注释是: 壮得封侯色,华旌夹路飞。——形容道路两旁车马、仪仗华丽壮观的景象。 飘摇如侬苦,含态亦相依。——形容柳树枝条随风飘舞,像女子一样柔美动人,相互依偎。 绣谷多芳树,蓉湖有钓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绣谷里的树木茂盛,蓉湖上有钓鱼台。 此行好风月,还我薜萝衣。——表示这次出游非常好,让我摆脱了束缚,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色和优美的环境
垂垂千万丝,撩乱不分枝。 注释:千万条柳丝垂下,撩乱交错在树枝间。 幽怨若为结,春愁未惯持。 注释:这些柳丝仿佛带着深深的忧伤和幽怨,春天的忧愁还未习惯去承受。 向谁博怜惜,工尔舞腰支。 注释:这些柳丝向谁寻求怜悯呢?它们优美的舞姿让人为之倾倒。 知否灵和殿,风流异昔时。 注释:你是否知道灵和殿中的柳树,它们的风采与往日不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灵和殿前千万条柳丝随风飘荡的景象
【注释】 娥江:指今安徽省境内的长江。越王城:指春秋战国时代吴国都城,在今苏州市西。 【赏析】 此诗写诗人春日行于江南水乡的所见所感。首二句写晴空碧云、晚风和煦,山色明丽,柳暗花明的景象。第三四句写远山近树的倒影在江面上荡漾,暗绿的柳条上停着黄莺,点出春天的特点。最后两句写随着行程的延远,故乡景物逐渐消失,而客中春情却更加浓烈了。全诗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这是一首写春天江南水乡景色的七言律诗
【注释】 1.抵:抵达。王营河:今称王营溪,位于福建福清市境内,是闽江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河口:河口是河流进入大海的地方。 2.天形分斗极:天空的形状像划分北斗七星一样。斗极,即指北斗星。 3.地势限河流:地势像限制了河流一样。限,限制、约束。 4.日气低生雾:太阳的光芒微弱,产生了雾气。 5.涛声壮入秋:波涛的声音雄壮,仿佛在秋天里响起。 6.山阳失归鸟:山的南面失去了归来的鸟儿。 7
【注释】 1. 平绿低斜照:平缓的绿色,倾斜地照射着。 2. 危山向夕行:危险的山在傍晚时分前行。 3. 草浓埋石色:草丛茂密,把石的颜色覆盖了。 4. 沙滑带冰声:沙路滑,有冰块的声音。 5. 万橹趋淮岸:很多船只正在向淮河岸边进发。 6. 孤云下角城:一片孤独的白云在角城下面。 7. 马蹄知亦倦:马儿知道也感到疲倦。 8. 踯躅起悲鸣:停下脚步,发出悲伤的叫声。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