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碧江云敛,风和得晚晴。
低山浮远照,暗柳出新莺。
路渐违乡里,春偏感客情。
萋萋芳草色,明日越王城。

【注释】

娥江:指今安徽省境内的长江。越王城:指春秋战国时代吴国都城,在今苏州市西。

【赏析】

此诗写诗人春日行于江南水乡的所见所感。首二句写晴空碧云、晚风和煦,山色明丽,柳暗花明的景象。第三四句写远山近树的倒影在江面上荡漾,暗绿的柳条上停着黄莺,点出春天的特点。最后两句写随着行程的延远,故乡景物逐渐消失,而客中春情却更加浓烈了。全诗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这是一首写春天江南水乡景色的七言律诗。诗人从大处落笔,先写天晴风清,山青水秀;然后写低山浮影,柳暗花明;接着写江边行人,春意满怀;最后写芳草萋萋,明日归程。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精品。

诗的前四句写“天碧江云敛”的明媚春光以及“得晚晴”的宜人天气。这里既写了“天碧”,又写了“江云敛”;既写了“晚晴”,又写了“风和”。这四字概括了前两句的意思,是一句诗的四个要点。“天碧”二字,既形容天空湛蓝,又点出了时值春季。“江云敛”三字,不仅写出了云彩被夕阳染红了半空,而且说明天色已晚。这两句的意思是:天蓝得那样深,江面云朵也收拢起来了,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微风吹拂,空气里带着一丝丝暖意。“风和得晚晴”,“得”字用得很巧妙,它不但表明了天气已经转好,而且把风和日丽的气氛传达给了读者。这两句是写景的重点,为下面写景做了铺垫。

中间四句主要描写了“低山浮远照,暗柳出新莺”(见下)的江南春景。诗人的视线由空中转向地上,由远处转向眼前。他发现,低低的山岭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山峰的影子映在江水中;岸边的杨柳枝条柔软无力,垂挂下来,在轻风的吹拂下微微摇摆着。这时,树上的柳条间,飞来了几声清脆悦耳的黄莺啼鸣,好像在欢迎行人的到来。这里的景物描写很形象、很具体。

“路渐违乡里”四句是写诗人行旅江南,远离家乡,春意愈浓,而自己却倍加伤感的情绪。“路渐违乡里”四字承上启下,表明诗人此行是越来越远了。诗人在“路渐违乡里”之时,突然发现,原来那熟悉的家乡景色渐渐地变得模糊不清了。而在这陌生的地方,诗人却感到一种难以排遣的思乡愁绪。“春偏感客情”,“春”字承上启下,表明诗人此时正是处在春日之中。“客情”二字承上启下,表明诗人此时正客居他乡。这两个字使诗人的感情色彩更浓厚了。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行至芳草萋萋的越王城时,想到明天就要离去的心情。“萋萋芳草色”,“萋萋”一词描绘了芳草的颜色,突出了芳草茂盛的特点。“明日越王城”,表明诗人行经此地后,还要继续前行。这两句是写景的重点,也是写情的重点。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而又含蓄蕴藉,画面优美而又富有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