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
诗句解析与翻译: “重逢方适愿”,这句表达了与仰善主事重逢时的喜悦心情,意为这次重逢非常令人满意。 “几日又分岐”,意指分别的时刻即将到来,意味着两人即将告别。 “瑚琏真堪宝”,这里用珍宝比喻仰善主事的品德和才能,意味着仰善主事像珍贵的珍珠一样值得珍视。 “云霄自有期”,这句话的意思是未来有广阔的天空等待他们去展翅高飞,也暗喻了对仰善主事未来的美好期许。 “从知万人见”
【注释】 相违:指别离。十载:十年。泰和训导:即梁叔庄,字泰和,曾任训导。双白璧:比喻梁叔庄像白玉一样洁白无瑕。儒行:儒者风范。万黄金:比喻梁叔庄的人品像黄金一样高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梁叔庄时所作。诗人与梁叔庄分别已十年,又相聚半年,故有“相违十载过,相聚半年深”之句。相见恨晚,情意缠绵,故有“论旧何曾尽,伤离复在今”之句。梁叔庄才高德厚,学富才优,为后学楷模
【注释】刘指挥:即唐代诗人刘禹锡。勤学斋:指书房。时平:指天下太平无事。警柝(tuò):更点,打钟报更。遗编:指遗散的书籍。解剑:收起佩剑。春诵:春天读书吟诵。烧灯:点灯。减夜眠:减少夜晚睡眠。竹深:竹林幽深。花暗:花朵暗淡。事业由多学:事业需要多学。相期及盛年:希望在壮年时能够实现自己的志愿。 【赏析】这是一首劝学诗。首联写刘禹锡在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时期,放下手中的剑,专心致志地研读经典著作
这首诗是诗人在敏求斋的书房所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学问交流的重视。下面是逐句释义: 1. 闲居积文史,不厌五车多。 - 注释:闲暇时积累文学和历史知识,不厌倦于大量的阅读。 -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热爱,他希望不断地积累和学习,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2. 白玉须成器,流光惜逝波。 - 注释:就像白玉需要雕刻才能显现价值,时间也要珍惜流逝。 - 赏析
【注释】德义:道德与正义。儒林:指儒者聚集的学府,这里代指儒学。诗书:诗歌和书籍,泛指文化学术。学海:比喻学问如海洋一样广阔无边。校雠(chóu):校核、核对。辞秘阁:古代藏书处。王门:帝王之家,即皇家禁地。晓铎(duò):清晨敲钟的声音。行车:皇帝出行时,仪仗队鸣锣开道。春筵:春天设宴款待宾客的筵席。醴(lǐ)温:温酒,喻指优厚待遇。须:必须。藩屏:指藩王,封建时代封国诸侯的称号。天子
【注释】 张生水竹居:唐代诗人张籍的别墅。 傍:靠近。 连高竹:长着高高的竹子。 渭川:地名,在今陕西渭水之南。 雨晴看净练:晴天时可以看到清澈如练的溪流。 风爽听清弦:微风吹过,听到琴声悠扬。 为酒兼烧笋:用来下酒的是新采的竹笋。 持竿屡取鲜:拿着渔竿去钓鱼,每次都能捉到新鲜的鱼。 还资奉甘旨:这些食物可以供人享用美味佳肴。 非但乐林泉:不仅仅享受山林中的清新空气。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及重点字词的赏析。“朝辞金阙去,千里赴庭闱”是写自己告别皇帝和皇宫,到京城应试;“锦绣行春昼,何须五色衣”写自己在路上春光明媚,无需华美的衣裳。 【答案】 译文:早晨告别皇帝和皇宫,千里迢迢进京赶考。春天里阳光明媚,何必穿五色的华丽衣服。岸花明艳如画障,江水清澄如琴徽。一路上弹一曲新曲调,鸳鸯双双不分离。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京城考试的情景。第一句写离别,“朝辞金阙去
送王霖知县赴阆乡 千里河南北,忧勤切至尊。 兵年兼旱潦,民命急朝昏。 身倚诗书贵,功将抚字论。 无忘当宁意,一一在覃恩。 注释: - 送王霖知县赴阆乡:这首诗是诗人为王霖即将赴任阆乡(今四川阆中)而作。 - 千里河南北:形容距离遥远,河南和北方。 - 忧勤切至尊:表达了对王霖的担忧和期望,希望他能尽职尽责。 - 兵年兼旱潦,民命急朝昏:描述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这首诗是《焦主簿挽诗》中的第二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悯物由天性,能官不假威: - 悯物:怜悯万物。 - 天性:指自然的本性。 - 能官:有能力的人。 - 不假:不需要。 - 威:权力或威严。 - 译文:怜悯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一个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借助权力。 2. 重为百里佐,遽作九原归: - 重为:再次担任。 - 百里:古代一县之地为百里,此处指地方长官(刺史)。 - 佐
【注释】: □:《诗经》名。“如”是比喻的手法。 寤寐:醒着、睡着。 操比寒松劲:以松树为喻,比喻操守坚贞不屈。 心同秋水清:比喻心地清白。 素业:指读书、写作等正当的职业。 冢树:坟墓上的树。 赏析: 这首诗是戴诚对好友王弘一(晚号弘一)逝世后的挽诗。戴诚在《题〈华严集〉》中说:“弘一旦生,余即受戒于其门下。”(《华严经音义记序》)可见他们师生关系密切。王弘一出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