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诗首联,“春光满眼酒盈尊,难得同观易见分”,写春色明媚,诗人与友人举杯共饮,畅叙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虽为同僚却难有相见的机会.颔联,“秋气着人凉似水,晚山和我淡如云”,写秋天的气候,令人感到清爽舒适,诗人独自登上高楼,远眺群山,只见青山淡淡,如白云飘荡.颈联
诗句如下: 有怀遂长老四首〔刘秉忠〕〔元〕 堂上笙歌醉耳红,牡丹香散一帘风。 谢家鹦鹉金笼里,笑杀池边绿继翁。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装饰华丽的庭院,其中的音乐和花香让人陶醉。在庭院中,有人饲养着一只珍贵的鹦鹉,它自由地飞翔,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译文: 堂上笙歌醉耳红,牡丹香散一帘风。 谢家鹦鹉金笼里,笑杀池边绿继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个华丽庭院的赞美
注释: - 云霞闪灿动霓旌,轰磕征鼙震地声。这句话的意思是:云霞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就像天上的霓裳羽衣舞动。战鼓轰鸣,震彻大地,如同雷鸣一般。 - 千里折冲归指画,将坛孙子独论兵。这句话的意思是:千里之外,我方将士英勇作战,取得胜利,如同在画中描绘的那样。而您作为将军,独自讨论军事策略,真是独具慧眼。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将军勇武和智谋的诗。诗人以云霞为喻,形容将军的威武;以战鼓为喻
【注释】 遂老:指张遂老(765—832),本名张果,唐代诗人。字南岳,幽州(今河北定兴)人。唐贞元十六年(790)进士及第。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因直谏被贬为台州刺史。有《张南岳集》。四首:诗的第四部分是一首五言绝句。 【赏析】 《有怀遂老》共四首,这是第一首。此诗写对友人的思念。首二句“孤城寒角噎南楼”,点明时间地点和气候,渲染出凄凉的气氛;“黄叶关山过雁秋”,以黄叶关山
诗句释义如下: 衔泥旧燕垒新巢,来往如辞曲折劳。 蜗舍虽微足容尔,画梁争得几多高。 翻译如下: 衔泥的旧燕子筑建了新的巢穴,它们来回飞翔如同在诉说着离别之苦。 我的蜗舍虽然狭小,但是足以容纳你,而你的飞翔也让人不禁感叹于生命的坚韧。 赏析如下: 本诗描绘了燕子筑巢的情景和作者与燕子之间的情感联结。诗人以燕子为喻,表达出对生命、爱情以及离别的深刻思考。通过燕子的飞翔与筑巢
注释: 青云高兴入冥搜,一字非工未肯休。 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 注释: 青云高兴,指的是诗人对遗山诗的喜爱之情。冥搜,指深入探索和搜寻。一字非工,意为一个字的笔画都不肯轻易放弃。百川春水,比喻春天到来之后,江河水流潺潺,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遗山诗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喜爱和敬意。诗人通过描绘遗山诗的特点和意境,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审美观念。同时
注释: 山峦重叠,山峰崔嵬耸立;水波渺茫无边。 老友啊,你虽然远在万里之外,但我们之间的友谊并未因此而淡忘。 飘零更感惜天边归雁,独自驾驶秋风却无法前行。 赏析: 此诗为作者怀念故人所作。首二句写诗人与老朋友相隔万里,但友情不减的情状。“崔嵬”一词写出了群山高耸入云、巍峨险峻的雄伟气势,而“邈漠”则写出了江面辽阔无际,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象,二者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秀丽的山水画卷。
诗句 1. 半纸功名满地愁 - 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对功名的渴望和失落。功名象征着社会地位和荣誉,而“半纸”则可能指的是功名只是虚幻的存在,难以触及。"愁"反映了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2. 都教白了少年头 - 这句话意味着所有的希望和追求最终都化为乌有,导致头发变白。"白了少年头"形象地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残酷。 3. 早应未拜曹参相 - 这句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曹参的故事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连岁驱驰万里程:连续多年奔波忙碌,走过了遥远的万里路程。 - 注释:形容作者长期在外或辛苦工作的状态。 2. 碧台歌舞笑争名:在华丽的舞台上歌舞升平,欢笑声中争夺名声。 - 注释:描绘了一种繁华而喧嚣的场景,可能是某种宴会或是庆典。 3. 山中猿鹤丹心在:即使身处深山之中,也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比喻忠诚不渝)。 - 注释:用动物象征人的高尚品质。 4.
三月 背阴花木锦成丛,幽谷莺啼上苑中。 李白桃红杨柳绿,天涯无处不春风。 译文: 春日暖阳下,背阴的花木开满了枝头,宛如锦绣般绚烂。 在静谧的山谷之中,黄莺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诉说春天的到来。 桃花嫣红,杨柳青翠,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 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欣赏到春天的美好景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首句“背阴花木锦成丛”,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里花木繁盛的景象,如同锦绣一般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