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善渊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注意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本题要求考生赏析“古岸蟠桃初绽。新月素光交灿。尘世几人窥,我留心高盼。长叹。长叹。回首远游仙梵。”这几句诗。首先明确“玩华胥”的含义:指在华胥国游玩。华胥国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理想国度。“玩华胥”即游玩于华胥之境。“古岸蟠桃初绽”,诗人以神话传说开篇,写景寓情。诗人想象自己置身于神话传说所描写的仙境之中
【注解】 玩:欣赏。华胥:神话中的理想境界,即逍遥之境。冒啸:指吹箫,古风溪月指《风入松》词的意境。晃耀太虚澄彻:形容月色清朗明亮。美盼:美好的眼睛。清圆:指月亮圆满明亮。不见又还重缺,意谓月亮虽然圆,但不久又会缺损,象征人生不能长久地保持美好状态。光接:形容月光皎洁。玉桂寒林冰洁:玉桂花盛开时,香气袭人,令人心醉;寒冷的树林里,洁白的月光照耀,更显得幽静、清新。 【赏析】
【注释】 1. 修真理:追求真理。 2. 何在斗禅机:哪里去寻找禅机。 3. 葛藤空厮□:纠缠不清的葛藤,比喻纷扰的俗事。 4. 多参功案总虚脾:多参与事务,总想占便宜。 5. 争似悟无为:不如领悟“无为”的真谛。 6. 开道眼:开启智慧之门。 7. 一性出昏迷:本性显现,脱离迷茫。 8. 竹密不妨流水过:竹子茂盛,水流也畅通无阻。 9. 山高难碍白云飞:山势高峻,却挡不住白云自由飘逸。 10.
【注释】 真常道:指佛教中的“真常之道”。日用遍三千:佛经中说:“三千大千世界”,即宇宙。这里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大则包罗天地外,小周沙芥亦如然:大的包容了天地之外的一切事物;小的也能包括沙、石之类微小的东西,也如同包容在“三千”之中一样。物物尽通玄:世间所有事物都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威神力:威力和神通之力。混里任循环:混元之理,自然运行,循环不已。撞破虚空七八片:形容威力之大,能撞破虚无的界限
【注释】 ①“迤逦”:曲折延伸的样子。 ②“披衣坐”:起床穿衣,坐着。 ③“冲”:冲和、冲融,这里指冲淡。 ④“祥瑞”:吉祥如意,这里指吉祥之气。 【赏析】 《归来曲》,即归隐之作。全诗写诗人在月色朦胧中醒来,感到了天地间一片光明,于是披衣而起,坐而沉思,终于悟出天地万物都归于空寂的道理来。 前四句写诗人的觉醒。诗人在睡梦中,忽然觉得一切都空了,万类皆空,恍然觉悟。这“空”字
【注释】 颠倒一阳初起:指冬至,是阳气开始的时候。 万化混元同体:万物都是混元的一部分。 光灿射瑶宫:阳光灿烂照射在宫殿上。 了正圆明开启:天理、道理已经圆满明了。 上下贯穿无底:天和地贯通在一起,没有边界。 天地悉空皆空: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空虚无物。 太玄中:最玄妙的玄学之中。 【译文】 冬至时节,阳光照耀着宫殿,万物与混元同为一体。 道理已经圆满明了,天和地贯通一起,没有边界。
【注释】 虚无道:指道家虚无主义。 元气自相和:万物都是互相感应的,万物的生成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玄览:深察。 贤士:有才能的人。 俗徒:平庸的世俗之人。 终日谩蹉跎:整天无所事事地消磨时光。 开法眼:佛教语,指悟透一切法门、一切境界的真谛。此处指修行者要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 一性:佛教语,指众生皆有佛性。 娑婆:梵语sāpā,指人间世。《涅槃经》卷三十二:“如人中行路,多诸险峻难
归来曲 修行事,割爱断攀缘。身净心清明道眼,内持无漏气神全。 真汞炼真铅。安炉鼎,进火任烹煎。款款捞来捶作片,团团结就宝珠圆。 身外化飞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修行者通过修炼,达到身心合一、内外统一的境界的诗歌。诗中通过“割爱断攀缘”和“身净心清”等词语,表达了修行者对世俗欲望的超脱,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通过“真汞炼真铅”、“安炉鼎”、“进火任烹煎”等动作
归来曲 长生道,日用在虚无。一气初分明动静,三才应化见沉浮。 玉兔趁灵乌。轰宇宙,一撞出昏衢。光射三山白虎额,焰飞两道赤龙须。 照见夜明珠。 注释与赏析: 1. 长生道,日用在虚无。一气初分明动静,三才应化见沉浮。——这里的“长生道”可能指的是追求永恒的道路或目标,而“日用在虚无”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生活态度。一气初分明动静,三才应化见沉浮,则描述了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遵循自然规律
芝堂无事启丹经。香烟袅,慧灯明。声和流玉音清。 云收绝雾敛,眄平一色瑶池净。洞天玄照瑞光凝。 分明见,豁然惺。回眸返入道圆成。便忘形羽化,虚皇付我天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