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元逊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 本词上片,“玉女迎春柳”一句点明了节序。玉女即指春天,迎春即欢迎春意,柳即柳条,这里暗含了作者的希望。“浅入新年”,新春伊始,万物复苏。“逢人日、拂拂淡烟无雨”两句,写春景。人日为立春之后第五天,此时正是春光明媚之时。东风已至,吹绿了柳枝,也吹开了人们踏青游玩的兴致。但春风虽好,却怕踏青的人们误了赏花。“叶底妖禽自语”一句是说:在这美好的时刻
【注释】: 1. 生查子:词牌名,又名“南乡子”、“小庭花”等,双调五十八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 痴多故恼人:意谓因过于痴情而使人烦恼。 3. 妆晚翻嫌趣:妆(梳妆打扮)晚了,反而显得无趣。 4. 嗔笑娇难触:嗔怒地笑着,娇美难触,形容女子的容貌美好而难以接近。 5. 春心不肯深:春天的心绪不愿太深。 6. 春睡何曾足:春天的睡眠也不够充足。 7. 莫待柳花飞,飞去无拘束
谒金门 春一点。透得酥温玉软。唇晕睡花连袖染。嫣红惊绝艳。日暮飞红扑脸。翠被夜寒波飐。梦断锦茵成堕靥。宫廊微月转。 译文: 春天的一点光,透过酥胸温暖玉般肌肤。双唇晕染着睡花颜色,衣袖上沾染了嫣红的颜色。黄昏时花瓣飘落到脸颊,翠色被子夜晚微凉,波纹摇曳生姿娇媚。梦中醒来,锦缎般的枕头已经皱褶斑驳,宫廷走廊中微光闪烁,月亮缓缓转动。 赏析: 这首《谒金门·春一点》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
【注释】 下临深窈:水边幽深曲折。窈,深远。 翠鬟:女子的发髻。 扁舟却去:小舟向后退去。 耿山:指建业(今江苏南京)。华表:即建康故城西北的石头城,又称“金陵城”。 鸡听人语:鸡听到人声便报晓。 长桥外:城外的长桥。 醒人吹笛:有醉人的吹笛人在长桥边吹笛。 【赏析】 《江上逢故人》是一首写诗人在江边与旧友相逢并共饮时所感而作的诗。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时间是月夜,地点在江上和竹间茅屋旁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代表作之一,它表达了词人在怀旧与感伤中对旧游的怀念以及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诗句翻译: 1. 记新楼试酒,上客回车,初识能歌。几许怜才意,觉援琴意动,授简情多。青鸾昼下缥缈,烟雾隔轻罗。还自有人猜,素巾承汗,微影双蛾。 2. 西陂千树雪,欲绝世乘风,下照沧波。怪倚春憔悴,扁舟月上,草草相过。少年翰墨相误,幽恨愧星河。谁为语伶玄,秋风并冷双燕窠。 注释: - 记新楼试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晏几道所作。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元献,号小山,又号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他是晏殊第七子,著名词人,长于词赋,有《小山词》传世,其词现存六百多首,风格婉丽,对后世影响较大。他与欧阳修同为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并称“欧晏”。 诗词原文: 微雨烧香馀润气,新绿愔愔,乳燕相依睡。无复卷帘知客意,杨花更欲因风起。旧梦苍茫云海际。 强作欢娱,不觉当年似。曾笑浮花并浪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读懂了全诗,把握了思想情感;接着,理解诗句的内容和重要词句的意思,分析所用手法及效果;然后,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及用语的特色,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赏析。 “蝶恋花”是词牌名,此处为第一韵,下片换平韵。此词写于重阳节。上片前两句描写了游人赏花时的情态:日暮时分,游人们纷纷来到四雨亭前
【注】: 拍:词牌名。 “香痕半掏”中的“香”,应为“花”之误。 “强踏秋千似醉里”,应为“强作娇态似醉里”。 跕跕:形容走路轻盈貌。 赏析: 这首词描写春天的景色,以“隔浦莲近拍”“夜寒晴早人起”二句,勾勒出一幅春景图。“夜寒晴早人起。见柳知新翠。”“夜寒”与“晴早”相承,写出了春天的清晨。作者在寒冷的夜晚早早地起床,见到新长出的柳条,便知道春天来了。“撼树试花意。两蜂狂救堕蕊”两句写春花怒放
【注释】 玉蛇踯躅:形容月光皎洁如蛇行,流光卷。 连珠合沓:像珍珠串一样,接连不断。 花动见鱼行:花影摇曳,鱼儿也似乎在游动。 红裳眩欲倾:指红色的衣服颜色鲜艳夺目,使人眼花缭乱。 人来惊翡翠:人声嘈杂,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翡翠鸟。 小鸭惊还睡:惊动了正在沉睡的小鸭子。 两岸绿阴生:岸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 修廊时听莺:在修长的走廊里不时可以听到黄鹂鸟啼叫声。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诗歌的内容、语言表达(手法)、结构、情感几个方面入手。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红袖乌丝失酒,金钗银烛销春”,这两句是说,红袖美女的乌丝帕已染上醉人的酒气,金钗、银烛也消溶了满园的春色。这里以美人醉酒、烛灭春去作比兴,暗喻诗人的壮志难酬、英雄末路。“柳边桃下复清晨,帽风回马旋,扇雨拂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