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颙
注释: 月冷霜寒,岁月蹉跎使人变得老迈,北风吹雪,风势凶猛。现在全国都陷入元济的手中,我不相信忠贞刚烈的李愬没有用兵抵抗的机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所作,当时李愬正在征讨淮西吴元济。诗中以“孤”字韵为题,表现了李愬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首优秀的政治抒情诗
【注释】 次韵周安道宪史仲春雨窗书怀十首 其八: 一、一春憔悴未曾晴,况是檐声入枕鸣。 二、却怪夜来诗梦好,草塘雨过月初明。 三、一春憔悴未曾晴,况是檐声入枕鸣。 四、却怪夜来诗梦好,草塘雨过月初明。 五、一春憔悴未曾晴,况是檐声入枕鸣。 六、却怪夜来诗梦好,草塘雨过月初明。 七、一春憔悴未曾晴,况是檐声入枕鸣。 八、却怪夜来诗梦好,草堂雨过月初明。 九、一春憔悴未曾晴,况是檐声入枕鸣。 十
【注释】 题王寿卿烟云叠嶂图:题咏王寿卿的《烟云叠嶂图》。 断岫平山:参差不齐的山峰。点画:指画笔,用来形容峰峦的轮廓线条。粗:不工整、不细致。岚光:山间云雾的光辉。浓淡:浓淡不一。有如无:好像没有一样。 何时:什么时候。到:达到。群峰顶:群山之巅。万叠云烟:层层叠叠的云雾。一:一个。老夫:作者自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赞美了王寿卿的绘画才能。王寿卿画的山水画,笔墨简练
诗中描述了一位写真人物的外貌与气质: - 古貌清如雪后松:形容其外貌如冬后之松,既古老又清雅。 - 吟肩瘦似雨馀峰:描绘其肩膀瘦削,如同雨后山峰般棱角分明。 - 莫将山上耕云叟:告诫不应将此人比作在山上耕云的老者,可能是比喻其生活状态或行为方式。 - 错拟岩前板筑翁:指出不应该错误地将他视为正在岩前筑墙的老头,可能是比喻其实际身份或职责与所被赋予的形象不符。
【注释】 显德:后周的年号。衰微:衰弱,衰落。国祚:国家的命运。迁:转移。儿孤母寡:子女幼小而老母无人照料。堪:够得上。怜:怜悯。如何:怎么。宋主:指宋朝的皇帝。□□:不详,可能是“赵”字。□□□□□□□:不详,可能是“光”字。 【赏析】 这首诗以宋代皇帝迎请赵某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以及对北宋王朝灭亡的担忧。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第一句描写了后周显德年间,宋朝国祚衰微
曹公智计世无双,席捲南来孰敢当。 浊浪翻江迷赤壁,谁知犹有一周郎。 注释:曹操(曹公)的智谋策略在世人中是无与伦比的,他率领大军席卷南下,有谁能够抵挡?大波浪翻滚的江水冲刷着赤壁,但人们却不知道,在这混乱之中,依然有一位英勇的将领——周瑜。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周瑜这位历史上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的赞美和敬仰。首先,诗人称赞了曹操的智谋策略,认为他的智慧在世上无人能及,能够带领军队南征北战
注释:饱经风霜的人骨骼粗犷,年老之后渐渐觉得头发干枯。画人时形容美丑从你画开始,因为你画得我平生以来从未见过像你这样执拗的画家。 赏析:诗中表达了对张小峰这位画家的赞赏之情。首句“饱历风霜骨格粗”赞美其坚韧不屈的性格。第二句“老来渐觉发毛枯”则形象地描绘出其岁月沧桑、风霜雨雪磨砺出的粗犷之姿。第三句“形容妍丑从君画”赞颂了其独特的绘画技巧,能够通过画笔展现出人物的千差万别
【注释】 登楼闻笛有感其一 笛声吹起白云秋,两袖天风独倚楼。 北望中原何处是,落霞孤鹜古今愁。 【赏析】 此诗为登楼所闻笛声而作。首句写笛声如云飘荡。“秋”字点明时令,也暗含作者的身世之感。第二句写自己独自凭栏,与天为邻,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超尘脱俗的思想境界。三四两句,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何处是”三字,道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最后一句,用落日余晖中的孤鹜自比,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注释:一声长笛在夕阳下的楼中响起,总是勾起我对关山旧日的愁绪。 高高的山峰云雾缭绕,烟霞散尽,衰草不胜秋风之凄凉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居住时,对友人的一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诗人用前韵序山家幽寂之趣呈前人十首的第八首。 我们来解读一下诗句: 1. 云舒山色千峰秀:意思是说,当天空中的云彩散开,山的颜色变得美丽起来,就像山峰一样秀丽。 2. 雨过蛙声两部鸣:意思是说,雨后青蛙的声音响起,仿佛有两只青蛙在鸣叫。 3. 多谢知心峰顶月,夜深常到寝床明:意思是说,非常感谢那位了解我的心意的人,他常常在夜晚来到我的床边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