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濂
寻静安寺方丈 客思随幽讨,僧堂到夕曛。 晴悬千嶂雨,寒抱一丘云。 草落犹花发,山空自鸟群。 亦知禅寂处,秋色转氛氲。 注释: 1. 寻静安寺方丈:寻找静安寺的方丈。 2. 客思随幽讨:客人的思绪随着幽静的地方而探索。 3. 僧堂到夕曛:僧人的殿堂到了夕阳时分。 4. 晴悬千嶂雨:晴空中悬挂着千座山峰上的雨。 5. 寒抱一丘云:寒冷地抱着一块山丘上的云。 6. 草落犹花发:草地上的草落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全诗内容,理解诗词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作答。 本首诗描写了一幅宁静秀丽的山水画面:晨曦初露时,舟行夹岸翠微之间,水木淹停策杖,云霞系客衣巾,从知人去后,堪忆渔矶。 【答案】 入陇澹晨旭,舟行夹翠微。惊湍堕峦色
舟入石湖烟雨成汛, 烟色含微雨,秋声起暮涛。 水行天共远,云触岫同高。 小泛随渔笠,闲情寄野醪。 无令怀往事,翻益思偏劳。 注释: 1. 舟入石湖烟雨成汛:船只驶入石湖,四周弥漫着烟雾和细雨,形成了一片烟雨蒙蒙的景象。 2. 烟色含微雨,秋声起暮涛:烟雾的颜色中似乎还带有淡淡的雨水,秋天的声音从傍晚的波浪中升起。 3. 水行天共远,云触岫同高:水面上的船只与天空的距离遥远
【注释】 1. 落日:夕阳。 2. 衡门:横木为门,是简陋的家居之门。 3. 寒容一水开:“寒容”是说水色清冷。 4. 忘世老:忘世之人,指不慕荣利的人。 5. 歧才:指屈原,因被排挤而流放。 6. 年事:岁月。 7. 邻辉:邻光,邻光是指邻居家的灯光。 8. 白衣:指酒徒。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以“忘世老”,即屈原自喻,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追思。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律体,其音节整齐
【注释】 黄石:指传说中的仙人黄公。壶公山:在今湖北当阳西南,相传是黄公炼丹之处。无能屏纷杂:无能排除杂乱的世俗。聊与问山椒:姑且去山中问问。日势消峦雾:阳光照耀,山雾消散。江流到海潮:长江之水奔向大海,形容江河奔腾不息。绿柔:指春木初生,嫩叶初长之色。社树:祭祀用的树木,泛指树木。红发:指朝日初升时红色的光芒。鸾笙:传说黄帝曾吹奏鸾笙。招:招引、招请。 【赏析】
诗句释义 1.向夕投山界,城临万壑秋。 - 注释: 向夕即傍晚时分。投山界指进入山区。城临万壑指的是城墙位于山谷之中,四周是深谷。秋意味着秋天。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傍晚时分进入山区的景象以及四周深谷中的城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寂静与深远。 2.丽谯岚气匝,残戍野烟收。 - 注释: 丽谯指壮丽的城门楼。岚气匝是指周围的云雾环绕。残戍是残留的戍守之地
【注释】 列馆:排列起来的宾馆。恬旷:恬淡旷达。垂轩:悬挂的窗户。息机:息灭机心,即放下杂念。人境:人世或官场。世尘:世俗之尘,即世俗之物。筠(qín)密:竹枝茂密。花残:花朵凋谢。冲漠:冲淡、空阔。 【赏析】 此诗为诗人隐居元真观时所作。首联“列馆成恬旷,垂轩坐息机”,以写物起兴,描绘出诗人在恬淡空旷的环境中,悠然自得地静坐息机的心境。颔联“未须人境远,已觉世尘违”,则从侧面表现了这种心境
注释: 真州:今属江苏,古称“西江”。河梁:桥上。 草木成今别:草木凋零,表示时光易逝,人事变迁。 江山是昔游:指故土山河。 各言衰鬓客:各自说自己已是满头白发的游子。 那忍故园秋:哪能忍受故乡的秋色和秋天。 明发东西恨:明天早晨将分别在东边或西边。 惟看一水流:只能看着清澈的河水向东流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好友华阳兄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以及离别的伤感之情。全诗情感真挚
江水去悠悠,征帆不可留。 一尊相送尽,千里共含愁。 云树依残日,霜笳动早秋。 犹怜览风物,书记在袁州。
矫翮思霄翥,游鳞托渊沉。 物类各有适,殊涂难并寻。 岂伊世网虑,扰扰谁为心。 振衣还东山,寝迹栖旧林。 江海多风涛,舟楫弭川阴。 无令冲波激,但恐岁序侵。 愿言谢西府,谷口有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