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诗句释义: - 切瑳琢磨:指仔细地打磨和雕琢。 - 变态肴讹:比喻事物变化无常,出现错误或变异。 - 葛陂化龙之杖:指的是在葛陂(地名)发现的一根化为龙形的杖。 - 陶家居蛰之梭:指的是一种用来织布的工具,喻指生活中的工具或手段。 - 同条生兮有数,同条死兮无多:意味着生命如同同一条河流中的水一样,生时众多,而死时稀少。 - 末后句,只这是,风舟载月浮秋水:最后一句是说“这是”
【注释】 颂古一百则 其五十五:此篇颂赞了一位德山和尚,以及他的弟子。 末后句,会也无,德山父子太含胡。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人前唱鹧鸪。 末后两句:末了结尾的两句话。 末:最后。 也:语气词。没有。 无:没有。 德山:德山和尚。 父子:指德山和尚和他的弟子。 太含胡:非常含糊,不明确。 鹧鸪:鹧鸪鸟叫声,这里用作比喻,指代南方的客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赞美德山和尚和他的弟子的修行成果
【注释】 1. 弦:指弓弦。筈:指弓的两端,这里泛指弓。衔:相连接、相接的意思。 2. 网珠:指用细丝做成的网,这里泛指网。 3. 百中:射箭百发中的百发不中(即百发全中),形容技术精湛。 4. 众景:众多的景物。 5. 得:获得。言句:语言。 6. 持:持有。住游戏之三昧:保持游戏时的心态。 7. 妙:精微深奥。间:空隙。 8. 宛转偏圆:曲折而圆滑。 9. 必如是也纵横自在:必定像这样
【注释】: 1. 颂古一百则,其四十九:“争解恁么道”:意思是要解开这“恁么道”的奥秘。 2. “五更鸡唱家林晓”:意思是天刚亮,雄鸡报晓,整个山林都醒了。 3. “千年鹤与云松老”:意思是千年的鹤和云松也老了。 4. “宝鉴澄明验正偏”:意思是宝鉴(镜子)是清澈明亮的,用来验证一切事物的真相。 5. “玉机转侧看兼到”:意思是用玉制成的机器转动起来,可以同时看到很多方面的事物。 6.
【注释】 丝纶:皇帝的诏书。号令分:指命令和指示。寰中天子:天下的主宰,即皇帝。塞外将军:指边疆的将领。雷惊出蛰:春雷惊醒冬眠的昆虫。风遏行云:风止住飘荡的云彩。机底联绵:指皇帝的旨意层层递进,如织布一般紧密相连。金针玉线:比喻皇帝的圣旨如同珍贵的针线一样珍贵。印前恢廓:指皇帝的命令宽广无边。元无鸟篆虫文:比喻皇帝的诏令没有繁琐的鸟篆虫文。 【赏析】 这首诗是颂古一百则中的第四十四则
这是一首描写钓鱼的诗作。 “收把断襟喉”,描绘了钓鱼人收竿时的情态,形象地表现了钓鱼人的专注和投入。 “风磨云拭”,形容水边环境,暗示着钓鱼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垂钓的艰辛。 “水冷天秋”,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 “锦鳞莫谓无滋味,钓尽沧浪月一钩。”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钓鱼的热爱和执着,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也要坚持自己的爱好,不轻易放弃。同时
【诗句注释】 岸眉横雪:形容眉毛像山一样横卧在脸上,就像被积雪覆盖。河目含秋:形容眼睛像河水一样深邃,仿佛包含了秋天的景色。海口鼓浪:指在海口处击鼓,声如浪涛。航舌驾流:指用舵驾驭水流。拨乱之手:指治理国家、整顿混乱局面的人。太平之筹:指安定天下的良策。老赵州,老赵州:指赵匡胤,五代时后周大将,曾建立宋朝;后为宋太祖,改元建隆,是为宋太祖。搅搅丛林:形容扰乱了山林,比喻搅乱了社会或官场
【注】: 1、“颂古一百则”,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2、“摇头摆尾赤梢鳞”:“摇”“摆”是动词,形容蛇的行动;“赤梢鳞”指蛇的尾巴;“彻底无依解转身”:比喻一个人完全脱离依赖,自由自在。 3、“截断舌头饶有术,拽回鼻孔妙通神。”:这两句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蛇的两种行为,一种是为了生存而截断自己的舌头(比喻摆脱困难),另一种是为了生存而拽回自己的鼻孔(比喻摆脱险境)。 4
【注释】 巍巍堂堂:形容高大雄伟。 磊磊落落:形容正直坦荡。 闹处刺头,稳处下脚:在热闹的地方要敢于出头露面,在平静的环境下要能够安分守己。 脚下线断我自由,鼻端泥尽君休斲(zhuó):《庄子·逍遥游》中说“吾丧我”就是忘掉自我,任凭自然而自由地生活。脚下的绳子断了,我就得到了自由,但鼻子上沾满了污泥,你就不要去弄了。 莫动著,千年故纸中合药:不要动着,千年的书籍里面都有药物。 【赏析】
【注释】 颂古一百则 其三十九:颂,即赞。颂古,就是赞美古代的事或物,此指赞诵古代的诗。一百则,是说这首诗赞颂了100首古诗。“粥罢”即吃完了饭,“钵盂”是盛汤水或食物的碗或罐子。这里指吃饭后的碗和盂。“豁然心地自相符”意思是:饭后洗涤了碗盆,顿觉心胸开阔,与自然相合。“参饱丛林”是指僧人在寺院里参禅打坐。“悟无”即领悟到没有,即悟道、悟佛的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颂古的诗。全诗共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