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诗句如下: 陇上何人读汉书,长歌叩角来徐徐。 清溪笑杀巢居父,不识沧浪尺半鱼。 接下来为您提供这首古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的作品《双照八咏·西畴归牧》,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整首诗的节奏明快流畅。第一句“陇上何人读汉书”,描绘了一幅陇上读书人的画面,表达了对知识传承者的敬意。第二句“长歌叩角来徐徐”描绘了一幅夜晚读书人的情境,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注释】 双照:指诗人的好友。八咏,指《八咏楼》。西畴,即西郊。归牧:回牧于家,指归隐。 绿水青山白板扉,蒲团长日坐披衣。 绿水青山,形容风景秀丽;白板扉,指诗人的住所简陋。蒲团,僧人坐禅打坐用的草垫子。 “长”字用得十分贴切,写出了时间之久,也写出了蒲团的舒适,蒲团是僧家常坐之物。 独嫌褦襶(lián)频相过,领略南薰不细微。 褦襶,小蝉。南薰,温暖的南风,这里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的交往。
``` ``` 太平无复羽书传,高枕真宜水石边。 卸却铁衣初学睡,将军应是卧游仙。 ``` 赏析: 此诗以“栖云亭”为主题,描绘了隐于山林间的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首句“太平无复羽书传”,意味着战乱已平,国家安定,无需再传递战事的消息。这里的“太平”象征着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接下来,“高枕真宜水石边”,表达了诗人选择隐居的愿望,意在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安宁
``` 蓬莱无路水无边,怅望朱明第七天。 芗泽已抛金锁骨,化为白璧种蓝田。 注释:蓬莱仙岛没有道路可通,水面无边无际,我不禁感到惆怅,仿佛站在夏日的傍晚,眺望着夕阳西下。我的香气如同珍贵的香泽一般,如今却已经消散于无形之中,犹如金锁骨般珍贵的东西,最终只能化为尘土。 赏析:此诗首句描绘了诗人站在蓬莱仙岛上,面对无边无际的海水,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和无常,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
注释:雨后,芰荷散发出清香,词人来到池边寻觅游玩的好去处。折下碧筒却无法使用,侍儿珍重地替我代写诗筹以备不时之需。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田园景色图。第一句写景,描写了雨过天晴,芰荷飘香的美景,词人临池觅游,表现出词人的雅兴。第二句写情,表现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最后一句写事,表达了词人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和对侍儿的珍视。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是一首很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注释:老树上没有枝桠却还能记得年,养育出雏鸴的鸟儿已直冲云霄。 无情的人也像那伽定一样,头顶安巢更显得宛然如画。 赏析:诗人以“老树”,喻人,写出了人老了,但精神不衰;以“雏鸴”喻人,写出了人虽已老矣,仍怀有雄心壮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老树以生命,使其充满生机。最后两句写人虽老,但仍能保持年轻的心态,与那伽定一样,顶天立地,傲视群雄
【注释】五色:五色云,指祥瑞之云。卿云:指祥瑞之云。一亭:指隐泉亭。南:指南方。铜柱:指南朝梁武帝为纪念其父孝文帝的功绩而立的“南天门”石刻铭文。新铭:指新近刻上的铭文。霖雨:久旱逢甘霖,比喻及时降雨。炎方:南方炎热之地。翰屏:翰:笔、墨;屏:屏障。喻指贤能之士。 【赏析】这首诗是隐泉诗院杂咏组诗之一。马专城(字子重,唐时人)在《全唐诗》中曾写过一首诗,题为《秋日登隐云亭》
注释:登上山去做什么?只是寻找那山中的花木和参差的石头。 在万壑千岩中,只有方寸之地,谁能深入其中,便不会忘记回家了。 赏析:诗的首句“登山何事更寻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他不仅登高望远,更深入山林,探寻其中的奥秘和美景。第二句“花木参差乱石间”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有繁花似锦的花朵,又有参差不齐的乱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第三句“万壑千岩方寸地”
注释: 1. 俯弄溪流思渺然:俯下身来玩弄溪水,思绪无边无际。 2. 一声长啸泬寥天:长声的呼啸仿佛将天空也震撼了。 3. 官情自是清如水,诗社应同白社禅:我的心情像清水一样纯净,我的诗社应当像白居易的诗社那样和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隐泉诗院的杂咏,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第一句“俯弄溪流思渺然”,诗人俯下身来玩弄溪水,思绪无边无际,这体现了他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注释】 双照:即“双照”二字重复,形容诗人对住山人的尊敬。 八咏:指唐代诗人杜甫的《八哀诗》。这里用来代指诗人自己。 西畴:指西边的田野,泛指乡野。 归牧:指回家放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同游于山中时作的。全诗以“西畴”起兴,写诗人与朋友在山中漫游的情景。中间四句,写两人相遇时的欢欣之情,以及分别时的依依难舍。最后两句,写他们各自归家后思念对方的情意。整首诗语言简练自然,意境幽远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