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普
诗句输出:夷甫登朝日月昏,争知安石亦深源。 译文输出:谢安,一个被后世誉为“东山再起”的名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在政治漩涡中沉浮起伏,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注释:夷甫(指谢安),他在政治上有着丰富的经历,曾被多次贬谪。然而,无论身处何地,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念。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忠诚和智慧的象征。 赏析:这首诗歌通过对谢安生平的描绘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贾谊和郭璞为典故,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之情。 第一句:“竹林遗类入荆杨,贾郭馀尘在晋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贾谊、郭璞这样的历史人物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影响仍然存在。这里,“竹林”指的是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他曾经与山涛、吕安等一起饮酒作乐,后因不满司马氏专权而被杀。而“平阳消息”则暗指司马氏专权的消息。整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虽然历史人物已经离我们远去
注释: - 王蒙谢尚不堪论: 王蒙和谢尚两人的才能或品德无法进行比较,因为他们都不足以与历史上的其他人物相提并论。 - 庾翼桓温亦浪言: 庾翼和桓温的言论都是没有根据的,只是随意地说而已。 - 两晋士风真可笑: 两晋时期的文人风格真是让人感到好笑,他们过于追求名利,忽视实际能力。 - 尽将管葛许深源: 他们把所有的才能都用在了追求名利上,而忽略了真正的才能和价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
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地陷天倾不废棋: - 这句诗意味着即使整个世界陷入困境,棋盘上的棋子依然可以保持原样。这里“棋”指的是围棋或者象棋等棋类游戏。 2. 谢安阮籍好同时: - 谢安和阮籍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生活在相同的时代,但性格和志向却大相径庭。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不同的性格或志向并不妨碍他们在相同时期的存在和活动。 3. 江东残局危亡势: -
【注释】 宣元:指东晋名将桓温,字敬远。 社稷:封建国家,代称国家。 昌明:即谢灵运,东晋时人。 道子:即王献之,小名僧献,字季琰,南朝宋书法家。 桓苻:指桓温、苻坚。 赵牙:指刘牢之,字世安;张贵人:指张玄,字文蔚,晋朝将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对桓温、谢玄和刘牢之三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诗的首句说,“宣元”这个政权被消灭了,但“昌明”这个政权还在继续存在。“宣元”是指桓温
注释: - 咏史: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描写历史人物的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 刘琨:刘琨是东晋时期一位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忠诚于国家,孝顺父母,深受人们的尊敬。 - 君亲念:指的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关心和爱护。 - 令狐泥:指的是令狐浚,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将,因为贪财好色而失去了生命。 - 亡身自是缘声色:指的是由于过度沉迷于声色之中,导致自身灭亡。 - 须把初心看匹磾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咏史: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 军中如意挥诸将:诗中以“军中如意”为引,形象地描绘了将军们英勇善战、威震四方的形象。他们手持如意,如同手中的利剑,挥舞自如,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 依约东山啸咏兄:诗中的“依约东山啸咏兄”指的是那些隐居山林的英雄豪杰,他们在东山之上啸咏长歌,抒发壮志凌云之情。这里的“依约”一词
诗句注释: 1. 苻氏无良妄自尊:“苻氏”指的是前秦的统治者符坚,他自认为强大而妄自尊大。 2. 鲜卑羌竖正鲸吞:这里用“鲜卑”、“羌”来指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强调他们正在像鲸鱼一样吞噬中原。 3. 到头棋酒消磨晋:晋朝是三国之一,诗中提到到了最后,连棋酒也难以消磨掉晋朝的灭亡。 4. 莫道桓冲果失言:桓冲是东晋的名将,诗中认为他并没有说错话,即使晋朝被灭亡了,他也只是在预言。 译文:
诗句释义及翻译: 1.安石深源不共朝,共嫌俎豆不逍遥。 - 安石:可能是指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因其政治改革而闻名。 - 深源:指深奥或深邃的源泉。 - 共嫌:共同嫌弃。 -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于盛放食物的器具,此处比喻官场。 - 逍遥:自由自在,没有拘束。 译文:王安石深谙政治之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厌恶那些只是做官却无所作为的人。 诗句注释: -
注释: 诸贤都是琅琊王氏,他们在一起讨论文学艺术,进入清谈就变得鬼气森森。何只是简文帝像汉惠帝一样昏庸,陶弘景、谢安石也是这样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绝诗。诗人以“诸贤”为线索,将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