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能力。此题考核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进行赏析即可。 第一句“秋月皎洁”,皎洁:洁白,明亮,形容月光皎洁。第二句“春风吹拂”,春风:和暖的风,指春天的暖风。第三句“花怒放”,怒放:盛开,开放。第四句“花怒放”,怒放:盛开,开放。 【答案】 译文:秋天月亮明亮,满月皎洁,春风拂动着柳梢,鲜花怒放。
【解析】 “古”是“古代”的意思;“校”是“校勘、校正”之意;“汉天禄”即汉代的天禄阁,为收藏典籍的地方,这里代指古籍;“盛”是“兴盛”之意;“晋永和”即晋朝的永和九年,此时书法艺术大放异彩,这里代指书法。 【答案】 释义:这是一副对联。上下联皆由两个名词性词组组成,上联的“古书旧校”是指古代的书籍,下联的“盛世今参”指现在的时代。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古代书籍在天禄阁里保存着;现在时代中
注释:春天的花事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依然纵情地享受着;我尽情地游玩,心情畅快无比。 赏析:诗中描绘了春天结束,但人们依然纵情享受花事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由、轻松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句释义: 1. 种松有就期百岁:种植松树,希望它长到百年。 2. 立石不铭刊六经:立起的石碑上不刻着“纪念”或“铭记”,而是刊刻着六经(儒家经典)。 译文: 种下松树希望它能活到一百年,立在石头上的不是用来纪念的,而是刻着六经。 注释: - 种松有就期百岁:种植松树,希望它能够活到一百年。"有"字在这里表示拥有或期望,"就"意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状态,"期百岁"即期望活到一百岁。 -
“以诗作史”指用诗来记录历史,表达对历史的尊重;“乃无秽”意指用诗歌创作的历史没有污点。 “称石为公”意为称呼石头为公,比喻诗人的地位崇高;“自不孤”意指诗人的名声不会孤单。 注释: - 集字联:一种对联形式,由多个字组合成新的词语或诗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以诗作史”和“称石为公”这两个关键词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尊重和对诗人地位的认可
注释:汉代人重视儒学经典,晋代人喜欢谈论清谈。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绘晋代名士王右军、谢安等人的风采,表现他们高洁的品格和潇洒的风度。全诗以经义为重,清谈为好,赞颂了那些不慕荣利、崇尚道德的人物,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倾向。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汉世”与“晋人”对照,突出了晋人崇尚清谈的特点。同时,诗人又借王右军之笔,点出了清谈的实质是“无善无恶”,既反对盲从儒家经典,又主张“任自然”
释义:我喜爱谈论清谈有周党;喜欢将大节和严光相提并论。 注释:清谭:指高雅的言谈,此处指清谈。周党:指周党生,晋朝人。好将:即好以、乐于。将:比并。大节:指气节。严光:东汉初年的隐士,曾与汉光武帝相约不仕新主。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为一幅集字画所写的题词。诗中通过“清”与“周”、“好”与“严”,两个对偶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崇尚清高、志向远大的思想感情
【注释】 集:指聚集。九流:指儒、道、墨、名、法、阴阳、农、工、商等九种学派。掌:掌握,主宰。怀:思念。三秋:指一年之中的三个秋天。 【赏析】 “百家九流视之掌”意思是说,众多的流派和学说都在我的视野中了然于心。 “一月三秋怀其人”意思是说,我思念的人就如一个月的三分之一那样漫长。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学术上的自信和豁达胸怀,同时抒发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思念之情
注释: 书无经史,咸极其义;——书籍里没有经书和史书,都能充分表达出它们的意义。 山有土石,分为之辞;——山上有土石,就产生了分别它们的词句。 赏析: 这两句诗是说,无论是书籍中的内容,还是山上的土石,都可以通过言辞来表达出来。前者通过“咸极其义”,后者则通过“分为之辞”。这里,“经史”指的是传统的经典文献,如《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等;“为辞”则是造作言辞的意思
注释:六一居士,指苏轼,喜集金石,指喜欢收聚金石文字。九十春光,宜养祥和,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象,适合培养和谐的气氛。 赏析:这首诗通过赞美苏轼的喜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诗中运用了典故和比喻,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诗人通过对苏轼的喜爱之情的表达,也展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