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原湘
《潇湘楼杂忆·其九》是清代诗人孙原湘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述了郎君离去时红日已衔山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采伴兜留苦不闲的相思之苦。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诗意解析: - 郎来红日已衔山:描述的是郎君离去时,太阳已经落山,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 - 采伴兜留苦不闲:描绘了主人公因为不舍而感到痛苦,无法静下心来。 - 终日相思能几见:表达了主人公整日都在思念之中,却难以见到郎君的身影。
诗句原文: 楼上闻声楼下行, 楼前妒眼已成城。 隔帘微露云鬟影, 料是王昌眼最明。 接下来对诗句进行解析: 1. "楼上闻声楼下行":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听到楼上传来的声音后,便下楼去追寻的情景。这里的“闻声”可能指的是诗人听到了某种声音,而“楼下行”则表示他沿着声音的方向走去。 2. "楼前妒眼已成城":这句诗用了一个比喻,形容楼上的声音大得足以在楼下形成一片声音的海洋
【注释】 紫云楼:指诗人的居所。潇湘:湖南别称,因湘水发源于潇山而得名。他生:前世。真姊弟:真正的姐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夜深人静时对往昔与今生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灯昏月瘦已三更”,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又美丽的夜晚,月光如水,夜色朦胧。第二句“听尽潇湘雁过声”,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宁静的夜晚,听着远处传来的潇湘雁声,让人心旷神怡。第三句“修作他生真姊弟
诗句如下: 下楼风恰绣裙掀,偷见弓弯窄更纤。 译文: 楼下的微风吹拂着我的裙摆,好像一个娇小女子的裙子被掀起来。我看到她弓起的身姿,显得更加纤细。 注释: 1. 楼上、楼下:古代建筑中,楼与楼下通常指相对位置。这里用来形容空间的分隔和人物的行动。 2. 恰:正好,恰好。 3. 绣裙掀:指的是裙子被掀起的动作,给人一种轻盈而优雅的感觉。 4. 弓弯窄更纤:形容女子身材瘦长
【注释】: 潇湘楼:指在潇湘地区修建的楼房。潇湘地区在今湖南省一带,古代多以“潇湘”代称。杂忆:泛指各种回忆或感想。 银湾:指湖面。渺渺:形容水天相接的样子。隔云端:好像隔着云层。 谁道:谁说。恩波:恩惠、恩德。天样宽:像天一样宽阔、广大。比喻恩德非常宽大。 膏露:指花叶上的露珠。暗施:暗中施舍。花叶上:花和叶子上。不留痕迹:好像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赏析】
【注释】湘帘:指湘妃所乘之木,即木兰。跨:指跨越,引申为推开。逡巡:犹豫徘徊的样子。郎: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要使郎看要避人:意思是说:我要把帘子拉开给你看,但又怕被人看见。娇眼:指美女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明亮。遮身:遮住自己的身体。 译文:湘妃的帘子跨出时还迟疑不决,怕被人看见而把帘子拉上遮住自己;立在近处小红窗一角,一半遮挡住美丽的双眼,一半遮住自己的身体。赏析:此诗写闺中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
【注释】 公然:公开地,无遮拦地。青鸟:指信使,使者的代称。蓬瀛:蓬莱、瀛洲,传说中的仙山。《拾遗记》卷一:“东方朔泛海至蓬瀛山。”长卿:司马相如,字长卿。别无一字:没有多余的字,即直截了当,明白无误。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前两句以青鸟喻使者,写汉武帝时,使者能“公然”飞下天庭,传旨于蓬瀛仙境,使那里的人瞒过双鬟和司马相如,以为天上人间已隔万里,不知皇帝已派使者来
【注释】碧瓯:指玉杯。云浆:用“云”比喻,形容美酒。暗度华池:以“度”比喻,形容美酒的香气。口口:反复叮咛之意。 【赏析】此诗是作者对情人的嘱托,表达自己对爱人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碧瓯亲自捣云浆,暗示着诗人亲自为所爱之人斟酒,将深情融入其中。暗渡华池玉液香:暗示着诗人巧妙地为所爱之人斟酒,让酒香弥漫,仿佛是渡过了华池,将玉液般的香气送到爱人的身边。 口口愿郎都吸尽,莫留点滴与人尝
【注释】 扇囊:用扇子包裹着的口袋。九天霞:指天上的彩霞。上绣莲兰两种花:指在扇囊上绣有荷花和兰花。两种花:莲花、兰花,都是花中的名贵之品,这里比喻高品格。并头花:并头莲,即双头莲,是一种珍贵的花卉,因花茎两两相叠,形如并蒂,所以叫“并头莲”,也作“连理枝”“合欢枝”。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回忆湘妃所作,抒发了对湘妃的思念之情。 首句“扇囊宠赐九天霞”写湘妃受皇上宠爱,被赏赐以天上的彩霞
【注释】 ①潇湘楼:唐白居易所筑,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②微颦:微微皱着眉头。③消魂:形容十分伤心。④侬:我。⑤小鬟:古代女子的一种头饰,即鬟。⑥郎有伴:郎君有伴侣。⑦闲人:指作者自己。⑧作:做。 【赏析】 《潇湘八景》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组诗。这组诗共八首,每首都描写湖南潇、湘一带的某一处名胜古迹。此为其中的第十篇。 “略掀帘子露微颦”,写主人公推开门后,看到潇湘楼上的景色,微微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