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详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王霸仙坛的诗句,通过对这个历史遗迹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1. 树枯不用伐,坛坏不须结: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木如果已经枯萎了,那么砍伐它是没有意义的;同样的,如果坛台已经破损了,再去修复它也没有实际的意义。这里的"伐"和"结"是动词,表示行动,而"树枯不用伐,坛坏不须结"则是表达一种对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解。 2.
【注释】 1. 震:动。 2. 文:文采、文饰。 3. 撝(huī):挥。 4. 雷电:指雷和电。 5. 运:运行。 6. 玄星:玄天,即北斗七星。 7. 摧凶恶:摧毁邪恶。 8. 亨:通。 9. 利贞:有利于正道。 10. 干降精:干,天;降,降下;精,精神,这里是指阳气。 11. 坤应灵:坤,地;应,感应;灵,灵气。 12. 日月象:日,太阳;月,月亮;象,象征。 13. 岳渎形:山,山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浏览全诗,抓住意象,理解诗意,最后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答题模式一般为:本诗句中,运用……(描写、抒发、议论、抒情)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内容特点(情感)或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本题中的关键词是:神所守、驱厉鬼、福士氓、制九丑。“龙城柳”是指柳树
诗句: 但持冰洁心,不识风霜冷。 任是怀礼容,无人顾形影。 译文: 我持有一颗冰清玉洁的心,却无法理解世间的风霜和寒冷。即使内心充满了礼仪和修养,但没有人能够看到我的形影,感受到我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人通过“冰洁心”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纯洁与坚定。然而,面对世界的风霜和寒冷,诗人感到无力和困惑,只能孤独地面对这一切。 关键词解释与赏析: 1.
【注释】 山有石:山,是大自然。 石有玉:石,是大自然。 玉有瑕:玉,是大自然。 即休也:即,就;休,停止。即休也,就是停止了,指玉石都有瑕疵。 【赏析】 王瑶在《中古诗歌选》中说:“这是一篇咏物诗,写得很妙。”他举了两个例子:“《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蜀道难》‘又如天台四千丈,疑是银阙当云间’,都是以自然界的景物作比,来比喻人世或事物。《石铭》则用自然界的石头、玉
【注释】 成都罗城:成都罗城是古蜀国的北门。石记:指刻在城墙上的题词。五五复五五:重复“五五”二字三次,意为反复咏唱之辞。重数:重重叠叠,层层叠叠之意。浮世:尘世。云:飘荡不定。金石:指坚如磐石的城楼和坚固的城门。一如故:仍然像从前一样。杳:遥远。 【赏析】 诗中以“浮云”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变化的忧虑与不安,表达了自己身处乱世仍保持节操、不忘本心的情怀。全诗意境高远,寓意深邃
郢州人歌 父母育我田使君,精神为人上天闻。 田中致雨山出云,但愿常在不患贫。 注释: 1. 父母养育:指父母的养育之恩。 2. 精神:比喻人的才华或品德。 3. 上天闻:形容名声远播,传遍天际。 4. 田中致雨山出云:形容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神奇。 5. 但愿常在不患贫:希望永远拥有财富,不必担心贫穷。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 天台观:旧县名,在今浙江临海东南。石简:石刻的竹简或木简。古代一种记事的文书,用石头制成。 海水竭:大海干涸了。 台山缺:泰山(位于山东)崩塌了。 皇家宝祚:指帝王的统治。祚,皇位。 无休歇:没有停止。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绝句。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历史上两个著名的事件: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二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通过对比这两个历史事件
马殷浚城石碣篆 马殷在浚城的城上刻石,上面写满了文字。 龙举头,猳掉尾。羊为兄,猴作弟 龙抬头了,猳(野狗)低下头了。羊是哥哥,猴子是弟弟。 猴离次 公羊回到了洞穴,猴子离开了树林
雒县舆人诵 我有一个圣明的皇帝,他关怀你,爱护你,使你免遭暴虐之苦。 遭暴:遭逢暴政,指遭受不义的统治或压迫。 昏椽:昏暗的椽木,喻指昏庸无道的人。茕寡纷:孤立无助,形容困苦。 惠我仁:施给我恩德。惠:赐福、施恩。 百姓苏矣见阳春:百姓们终于摆脱了苦难,看到了春天的气息。苏:苏醒、恢复生机。阳春:春天,比喻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古别离二首》中的第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