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忆东霞炼师二首 其一 知君名在七真中,我亦曾经访绛宫。不信昆仑丹洞里,向来烧炼火犹红。 注释:七真是指道家的七位真人,包括张果、钟离、许逊、南华、赤松子、王长、李少君等。绛宫是道教中的宫殿,这里指的是道观。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炼丹师的怀念之情。诗人称这位炼丹师为“七真”之一,表示他的名望很高。诗人回忆自己曾经拜访过这位炼丹师的住处“绛宫”,与炼丹师有过深入的交流
野色苍茫堤口路,故人前日从兹去。 天边消息几时来,系马愁看杨柳树。 注释: 野色苍茫:田野的颜色显得空旷而迷茫。 堤口路:堤岸上的小路。 故人:老朋友。 天边消息几时来:天边的消息何时能传来。 系马:把马拴在树上。愁看:忧愁地观看。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期盼。诗中“野色苍茫”描绘了广阔的田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故人前日从兹去”回忆起老朋友离去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并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从“从容谈奕日”“终军慷慨请缨年”可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杨小竹在昌平地区任职的期待之情;从“风云阵列沙河上,虎豹旗翻帝寝边”可看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 【答案】 ①送杨小竹兵备昌平(或“送杨小竹任昌平兵备”)。 ②谢傅从容谈奕日:用典
注释:将书信寄给纪山 山连巫峡云为馆,花映楼台玉作人。 把酒听歌明月夜,还闻世上有风尘。 译文:山与巫峡相连,云雾缭绕如同宾馆,花朵映衬着楼宇楼台,仿佛是玉石雕刻的人。在月光下举杯饮酒,聆听歌声,却听到世间还有战乱和烟尘。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山连巫峡云为馆,花映楼台玉作人”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美,而“把酒听歌明月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诗句释义:衡岳,指衡山,位于湖南省。南来,向南而来。江汉分,江汉地区分离。赤霞,红色的天空。深护,深深地保护。祝融君,祝融,传说中的火神,此处指太阳。 2. 译文:衡山的南边来到了长江、汉水之间,红色的天空深深地守护着祝融。在芙蓉石上,我仿佛看到了太阳,一夜之间飞到了七泽云中。 3. 赏析: - 自然景观:诗中的“衡山”、“江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意境和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每句诗的意思并概括其表达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即可。本题要求学生对“过旧游”三句作具体分析。这两句写自己重游旧地时的情景。第一句中的“向此中游”,表明诗人的这次重游是在一个曾经游历过的场所;第二句“尊酒传呼”,表明这次重游是在夜晚,而且有朋友相伴,所以饮酒畅谈,兴致很高
注释:信溪,即信州溪。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暮秋时节醉过阳信诸君子别墅后所留的绝句之一。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写了信溪的秋景,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门前高柳几株斜”,描绘了信溪边高柳随风摇曳的景象。这里的“斜”字用得极为传神,形象地描绘了高柳的倾斜姿态,给人一种秋风吹过时杨柳摇曳生姿的感觉。 第二句“秋意萧条到菊花”,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述
注释:足迹踏遍三江五湖,家门之前却只见有炼丹炉。满林的落日酒杯依然端起,定会嘲笑那些高阳酒徒吧。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暮秋时节拜访阳信诸君子别墅时所创作的,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踪迹三江五湖”描绘了诗人足迹遍布三江五湖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豪放和不羁。次句“当门空见有丹炉”,则表达了诗人对炼丹求仙的向往,他希望在隐居生活中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注释】 九河:指黄河,因古人认为黄河上有九条大河而得名。秋:指秋天的景象,也指人的心境。多病:身体不好。明岁:明年,后一年。春时:春天来临的时候。念:思念。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送别友人陶生后,第二年春天到来时,还想念着这位朋友。“九河风色不胜秋”,秋风萧瑟的景色,让人感到凄凉、悲凉;“多病怜君上去舟”,诗人自己身体不好,又送别了友人,内心自然十分难过。而陶生却乘船而去
注释:问我怎能忍心离开我的小屋,因为思念兰亭有旧居。世间变迁难以预料,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离我更近些还是远些?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与陶生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问君那忍别吾庐”,诗人设问陶生为何忍心告别自己的小舍。这里的“庐”即诗人的住所,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陶生的深情厚谊。第二句“为忆兰亭有旧居”,诗人回忆兰亭之游时与陶生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陶生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