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中
注释: 傅经干以所业一编出示戏赠一绝 译文: 万里之外,我们如同影子一样同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东西可以陪伴。 你突然在箱子里发现了十一枚价值连城的珍珠,请不要怪罪于我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勉励朋友。诗中表达了与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和对朋友深深的祝福
秋雨遽凉 数日窗无疏竹影,烟中长有万丝飞。 不知小雨催时节,但觉朝来欠裌衣。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雨的诗。首句“数日窗无疏竹影”,写秋雨连绵,窗外的竹林被雨水淋得光秃秃,没有一丝竹影。次句“烟中长有万丝飞”,写雨后的竹林,烟雾弥漫,细雨如丝,飘洒在竹林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三、四两句写诗人的感受,他不知道秋天的小雨何时到来,只是感到早晨起床时,衣物有些潮湿
【赏析】 这首诗是写秋日庭院的。首句写清晨,次句写黄昏,三句承首句写庭前落叶,四句承次句写秋风萧瑟,全诗从早到晚,由景入情,渲染了深秋景色,抒发作者的伤春惜时之情。 【注释】 晓:早晨。扫:打扫。寒阶:冷清的台阶。净:整洁。又:再。添:增加。秋色:指秋天的景色,也可指秋天的色彩。庭前:院子里。容:容纳、包含。不尽:形容多。随风:随风飘散。萧飒:风吹草木的声音。过:通过,穿过。疏帘:薄纱窗帘。
郑刚中 丹桂亭亭五十尺,共持玉斧取来看。 从前知有姜肱被,草怕早春天上寒。 注释 - 丹桂:即丹桂树,常比喻高洁的品质。 - 亭亭:形容树木直立的样子。 - 玉斧: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利器。 - 姜肱: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以淡泊名利而闻名。 - 草怕早春天上寒:描绘了早春时节,草木因寒冷而显得格外脆弱。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丹桂树的高洁以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向往。同时
假山(其一) 真的山,自然像玉簪插在碧玉盘里;秋天到了假山上。 峰润:山峰被雨淋得湿润了。 雨因窗罅入:雨水顺着窗缝渗透进来。 洞寒:洞口寒冷。 云:云彩。 与小炉通:云彩和小火炉相通。 赏析: 首句写真山之“真”,是说它像美玉一样纯洁、美丽。第二句写真山之美,不仅表现在它的形态上,而且更主要地表现于那浓郁的秋天气息。第三句写假山上的雨景。第四句写冬日里的假山。全诗通过对假山景物的描绘
注释1:村酒向人虽是薄,寒梅于我未全疏。 注释2:寒梅花开时节,虽然天气寒冷。 译文: 村酒虽然味道不厚,但是对我而言却很珍贵,就像寒梅虽在严冬开放,但对我来说并不完全凋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冬腊月的山中独饮,尽管只有薄薄的村酒,但却让他觉得十分珍贵。而那些寒梅在他身边绽放,虽然寒冷,但他并不觉得凋零,反而觉得很珍贵。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生命的珍视
注释:柳色几番随雨暗,蕉心闲处向人开。 个中岂得无诗句,滞思如胶索不来。 译文:柳树的叶子在雨后显得阴暗,芭蕉的叶子在闲暇时向人展开。心中岂能没有诗句,但思绪像胶水一样缠绕,无法解脱。 赏析:这首诗以柳、蕉为意象,描绘出一种幽静、淡雅的境界。诗中的“柳”和“蕉”都是文人墨客常用于抒情的对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首句“柳色几番随雨暗”,描绘了柳树在雨后的阴暗景象,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忧郁和失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默写能力。解答时要求准确理解诗歌内容,熟记重要诗词,同时还要具备识记、积累、分析综合的能力,能把握其技巧与风格。此题中,注意“锦”“绿”等字不要写错。 【答案】 ①竹间见双蝶:在竹林里看见一对蝴蝶。②东山桃李:指东山之阳的桃花和李花(这里以桃花代指春天,以李花代指夏天),泛指花草树木。③锦成堆:形容花开得繁密而艳丽。④粉翅飞飞又却回:指蝴蝶的翅膀上涂着白色
注释: 早春 雨过花梢儿稍有些湿,清晨来到窗下一阵寒。 家乡此际春天还嫌迟,长是疏梅带雪观赏。 赏析: “雨过花梢儿稍有些湿,晓来窗下霎时寒”描绘了一幅早春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春雨过后的清新和清晨的寒冷描绘得栩栩如生。这里的“稍有些湿”和“霎时寒”,不仅描绘出了雨水的清新,更描绘出了清晨的寒冷,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股寒意。同时,这也暗示了早春时节的寒冷,为后面的描绘奠定了基础。
注释: 壬申年,指南宋理宗皇帝宝祐三年。封州,今广东开平县,当时为宋朝的边防重镇。自正旦连雨到元宵,雨水一直不停,城中泥泞不堪,淹没了人们的双脚,但是人家还点燃灯笼。 山城,指的是山城地区,即广西的山区。泥淖是泥沼,裹,包围,这里形容山城被大雨包围。家,家家户户。元夜,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何妨,不妨、没关系的意思。点,点灯、燃放烟火。污渠,堵塞了水道的泥土和水。合是,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