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注释: - 初夏口占:初夏时节,我随意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空囊羞涩莫为欢:我的囊中空空如也,但我并不在意,因为我并不以此为喜。 - 漫道明霞高可餐:人们常说,明霞(即朝霞)可以当作食物来吃。 - 却羡当年杜工部:我却羡慕杜甫当年的才华和生活状态。 - 犹然留得一钱看:然而,我也还保留着一份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初夏时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按照现代汉语的平仄格律来读的话,应该为:乡闾十室九空囷,百里宁辞负米频。 菽水未能供一饱,车锥深羡去年贫。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乡闾十室九空囷 - "乡闾"指的是乡村。"十室九空"形容乡村中房屋大多已破败不堪。"囷"在这里指粮仓,可能是指因为灾害或其他原因,乡村中的粮食储备也大量减少。 2. 百里宁辞负米频 -
注释: 拂衣归卧白云庐,牛角前头挂汉书。 拂衣归隐,隐居在白云般的山居;牛角挂在屋前,手持《汉书》,这是汉代学者司马迁的作品。 欲向田园谋食力,岂能枵腹事耕锄。 想要到田园中谋生,怎能空着肚子去耕种呢?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退隐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在经历了官场的沉浮后,决定退隐山林,过上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活。他选择了一个幽雅静谧的地方——白云庐隐居。在这里,他可以远离尘嚣,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注释】初夏口占:诗题一作《夏口口占》。痴儿索饭妇无裈,支枕翛然自闭门:痴儿向母亲索要食物,而家中却无衣服穿。诗人于是只好支起枕头睡觉,独自关上门。 不是安贫学高士,谁能推食与王孙:如果不是因为安于贫穷才去学习隐士的高尚品格,谁又会愿意把食物分给贫苦人家呢? 【赏析】此诗写一个贫寒的读书人的清高自傲。首联写其妻子不给他饭吃,他只好自己睡在床上;次联写他因家贫无法安身,只好关门睡觉
【解析】 此为西湖名胜。西泠桥,位于杭州西湖孤山西南麓,为南宋时期建造,是杭州著名的古桥之一。“多酒家”三字写出了桥边酒肆之多;“香风十里散琵琶”一句,既写景,也寓情,以“香风”点题,以“琵琶”代指酒,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水乡酒楼的风情。“游人不断踏歌声”,描绘出一幅热闹的场面,表现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爱杀当炉面似花”,以“当炉”点题,写出了酒家的诱人之处,同时运用比喻手法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木棉花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木棉花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下面是逐句释义: 1. 俯视东邻桃李尘,婆罗高不问由旬。 - “俯视”表示诗人俯下身来仔细观察。“东邻桃李尘”是指周围的桃花和李花已经落尽,只剩下尘土。“婆罗”是指木棉树,“高”表示木棉树非常高大。“不问由旬”意味着诗人不在乎从哪里来的,只要看到美丽的景色就欣赏。 2. 扳枝只为低垂手,肯傍人间栏槛春。
【注释】 木棉花歌:即咏木棉花。金芙蓉,指木棉花。每爱青莲作句工,以“青莲”比喻木莲花。今日对花聊举似,今天对着木棉花聊作诗。嫣然一笑领春风,嫣然一笑像春天的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小词。全词通过咏木棉花来表达词人对于生活热爱、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和赞美之情。 上片“青天削出金芙蓉”,用“青天削出”形象地写出了木棉花的形状——高大、挺拔;“金芙蓉”点出了木棉花的颜色——艳丽、明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木棉花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旧苑昌华吸紫氛,宫娃曾斗石榴裙。” 注解:旧的花园(旧苑),在昌华县(今广东省广州市),那里的花香浓郁如同紫色的雾气。宫女(宫娃)曾经在石榴花盛开的季节与皇帝比赛,她们的裙子就像红色的花朵一样艳丽。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旧时皇家园林中的景象,以及宫女们与皇帝之间的嬉戏和竞争。 - 第二句:“枝头犹是英雄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旨的把握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注意“兵戈从古致凶荒”“不见前贤卧首阳”等关键词语的理解。“兵戈”指战争,“凶荒”意为战乱、灾祸。“不见”即“没有”。 【答案】 译文:多灾多难接连不断使人自感伤悲,自古以来兵戈不息导致生灵涂炭。自己本该死在沟壑之中,可是至今也没有看见前贤卧首阳而化。注释:频:多次
【注释】: 初夏口占:初夏时节,我随意写下的诗句。 数亩荒田岁入微:几亩荒废的田地,年收入很少。 笔耕不救腹中饥:用笔耕种,不能养活肚子。 嗷嗷八口难为计:嗷嗷待哺的八个孩子难为生计。 未过春寒尽典衣:春寒还没有过去,就把衣服典当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民生活艰辛的诗。首两句写诗人的家境贫寒,仅有几亩荒田,每年的收入微薄;后两句写自己为了养家糊口而四处奔波,辛苦劳作。全诗语言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