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函是
【注释】 孤吟三首:指杜甫的《孤吟》诗,共三首。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所作。草深堂下句:言草深堂下日沉沉(沉沉:日落的样子)。铁壁银山:形容铜铁铸造的山,即铜山和铁山。这里比喻高官显贵,任指“当道者”(指那些居高位、掌权柄的人),暗含诗人对他们的不满。晚近不生真法器:意谓在当今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难得。法器:古代祭祀或宗教仪式中演奏乐器用的器物,这里代指有才德的人或事物。伯牙琴
莫倚元勋傲少年 百重围破一身全 黄埃白刃前驱失,梦里惊魂空自怜 这首诗出自宝鸡诗人秦舟的个人诗歌作品集《关中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赏析: - 诗句翻译 莫倚元勋傲少年:不要因为自己是功臣而傲慢不逊。 百重围破一身全: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保全了自身。 黄埃白刃前驱失:在战场上,冲锋在前的士兵牺牲了。 梦里惊魂空自怜:醒来后感到害怕和不安。 - 译文 不要因为你是功臣就傲慢,
注释:经过千锤万炼,虚空碎裂。不像频频呻吟呵欠时那样。如果再醉酒酣饮三昧酒,那许多生灭都留在眼前了。 赏析:此诗为关中吟十首之一,诗人用“千锤万炼”比喻修行的过程,以“虚空碎”形容其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艰辛与不易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栖贤退院留别各刹二首庐峰有寺不容住,瓢笠随身一锡轻。忍见袈裟甘俯伏,非关高视猎清名。 注释:在庐峰的寺院里,我因为身份低微而无法居住,只好带着瓢笠和一顶轻便的锡杖四处漂泊。虽然我不忍心看到僧人低头服从于世俗,但这并不是因为我追求高官厚禄或者追求清名。 僧住名山绍祖声,下同胥靡若为情。 注释:我在名山上的寺庙里住了下来,继承了祖辈的香火,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我心中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怀
孤吟三首 道衰无侣自孤吟,时向林间坐夜深。 情见两忘谁共语,等闲辜负昔人心。 注释:诗人独自一人在山林中吟咏诗歌,时光流转到了深夜时分,依然独自对着大自然进行创作。诗人的情感已经达到了忘却彼此的境界,与过去的朋友共同分享过美好的时光,现在却感到遗憾和后悔,因为自己没有珍惜那些曾经陪伴在身边的朋友们。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孤独创作的心境以及对于过去友情的怀念之情。诗中“孤吟”二字
【注释】 孤吟三首:即《孤吟》,作者自题其诗。后昆,后辈子孙。惭负,惭愧。羚羊挂角无踪迹,羚羊角上挂着的没有痕迹。一簇金羁向白云,一群马儿向着白云飞奔。羁,马笼头,这里指马。 【赏析】 此诗为诗人自题,写他为人作传而感到惭愧的心情。前二句说自己无意于为后辈子孙留下什么,而是愧对古人。后两句写自己虽愧对古人,但仍不悔改,仍要继续努力。全诗以“惭”字贯穿全篇,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久拚身心奉刹尘,一生悲智自疏亲。 - 注释:“久拼”,即长久努力;“刹尘”,指寺庙中的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身”,指自身;“心”指的是自己的精神追求。整句诗表达了诗人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清净和超脱世俗纷扰而长期奋斗。“悲智”,即对智慧的追求或悲哀;“自疏亲”,指自我疏远亲人或朋友,强调个人的精神独立和超然。整句透露出诗人在世俗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
【注释】 矢尽:箭用完了。寒原:指边塞寒冷的荒地,这里泛指边疆。战未回:战事没有结束。云屯:像云一样聚集。龙堆:指河西走廊西面的祁连山,因山高路远,人烟稀少,故称之。前军:指唐王朝派去收复河陇地区的唐军。金鼓:战鼓和号角,古代军队用来鼓舞士气的乐器。百战:指多次的战斗。旌旄:一种旗子,上面插有牦牛尾,是古代将军的标志。戍台:守卫边疆的要塞或城堡。 【赏析】
注释:五丈高的高原,计划也很奇妙,军队的进退都有神明在安排。 空中有很大的安排处,欺骗了沙场中的那些轻薄之人。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对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的反思和批评,表达了他对于战争的看法。他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问题,不能轻易发动。同时,他也对战争中的牺牲者表示同情,认为他们是无辜的。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诗人的责任感和良知
注释:我住在名山,绍承祖师的声名,下同胥靡若为情。我误膺师席,真的风在,敢与禅林作世程。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名山寺院僧人的赠别之作。首联“僧住名山绍祖声,下同胥靡若为情”写送别对象是名山的和尚,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受剥削、受压迫,因此诗人要为他们鸣不平、讨说法。颔联“谬膺师席真风在,敢与禅林作世程”写诗人认为自己有资格做他们的老师,因为自己是真正的佛家弟子,敢于为这些僧侣们制定一套修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