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函是
【注释】 示何别传: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教里分明道,谁云别有传”两句。何者,对“谁”而言;“何者”、“谁”二字,都是代词。 一从微笑后: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一从微笑后,今古竞相研”两句。一笑之后,即悟佛理,故今人研究佛学,与古人一样,皆以笑为妙悟。 【赏析】 此诗题作“示何别传”,是一首七绝诗。首句是说,在教里明明白白地讲,谁说另有什么传授?末句说,自从微笑以后,今古争先研究。
枯树望空白,回头香在窗。 译文: 枯树望向空旷的田野,回头望去香味还在窗边飘散。 注释: 枯树:指已枯萎的树。 望白:看白色的东西。 回头香:回头看见香气还在眼前。 窗:窗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春天的赞美。首句“枯树望空白,回头香在窗”,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第二句“一时闻见静”,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到宁静、安详。第三句“使我梦魂降”则表达了作者被春天的美丽所打动,仿佛进入了梦境一般
注释: 四支:树木的四肢。 寒色拥千树,寻香只一枝。 何因重攀折,欲识树上时。 译文:《梅花绝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梅花为主体,通过对梅的形象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高远,富有画意,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梅为题材,通过对梅花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句写梅花的香气弥漫着整个树林,而作者却只找到了一枝梅花
注释:心中知道花朵在树上,望着月亮的影子微微摇曳。但终究不能到达寒香入的深处,这心意终然是违背的。 赏析:这首诗以五微的意境描绘了一种朦胧、缥缈的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无奈和失望。诗中“心知花在树”一句,以“心知”二字点明了诗人对花朵存在的认知,而“望月影微微”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然而,最后一句“终然此意违”,却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现实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
注释: 好处非关月,重烟不着岚。 疏斜泉石里,看尽古今谈。 译文: 好处不是来自月亮的照耀,而是来自于烟雾中的山峦。 泉水在山谷中流淌,可以欣赏到古代和现在的谈话
注释: 横着肩膀扛着一筐栗子,满心都是烟霞之美。 独自一人逍遥自在地离去,山水之间一定有人与我心意相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画中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横肩一楖栗”,描绘了画中人物扛着一楖栗的情景。这里的“横肩”形象地刻画出人物的体态,而“一楖栗”则可能是某种农作物或者果实,象征着丰收和富饶。通过这一细节
注释: - 示洪源:这首诗是写给洪源的,所以题目是“示洪源”。 - 曹溪:曹溪寺位于广东曲江县西北,是南宗禅的发源地。这首诗中的“曹溪”指的是曹溪寺。 - 一滴水:比喻禅宗的教义像水一样清澈、纯净。 - 千古常涓涓:表示禅宗教义在历史上流传了很长时间,至今仍然涓涓细流,不断传承下去。 - 踏断溪桥看:形容禅宗修行者对佛法的执着追求,不惧艰难困苦。 - 全身在那边:意味着修行者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
示一株 临济一株树,覆荫天下人。 佛法无多子,桃花不耐春。 注释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佛法的深深敬畏与理解。 译文 - 临济一株树,覆荫天下人。 - 佛法无多子,桃花不耐春。 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佛法的深远影响。诗人通过对一株树木的描述,引出对天下人的关爱与保护;而通过“佛法无多子,桃花不耐春”的比喻,则强调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和永恒不变
【注释】 示破尘:指僧人的言行,不随俗世。 破尘出经卷:指僧人研读佛经,不为世俗所动。 遍界露堂堂:形容佛教教义广布天下,无所不在。 一步竿头进:形容修行者步步高升,不断进步。 无人亦自芳:即使没有人欣赏,也能自我芬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尘世中修行的场景。首句“破尘出经卷”,表明僧人不受世俗影响,专心修行。次句“遍界露堂堂”,形容佛教教义如阳光普照,无所不在
注释:不要轻视自己的命运,人的一生都是很难的。心灵的深处还没有得到净化,前路还很长,充满了艰难和险阻。 赏析:本诗以“示光彻”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道路的担忧。首句“莫作等闲想”,告诫人们不要轻视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第二句“人身亦最难”,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艰难,即使是普通人也不容易。第三句“灵台犹未雪”,比喻人的心灵尚未被污染,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一句“前路尚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