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宁
【小孤山】 小孤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境内长江中,是长江上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亭亭:形容小孤山高耸挺拔,形态优美。 前岛:指小孤山上的岛屿。 战渀泷:形容瀑布水流湍急,声如雷鸣。 继作峥嵘:形容小孤山顶的岩石层叠起伏,景色壮观。 双:指两座山峰。 争奈:可惜、无奈之意。 漼波:深水激流。 雄万马:形容汹涌澎湃的江水犹如千军万马奔腾。 恨无林立满长江:遗憾长江两岸没有高大的树木来衬托这一壮丽景色
【注释】 大孤山:指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黄梅县大孤山顶上的一座山峰。三山:指江西九江市庐山、安徽九华山和湖南洞庭湖中的君山,合称“江南三山”。 【赏析】 此诗首联两句写江心独峙的大孤山,势如悬空。“势悬浮”是夸张的说法,突出了大孤山的高峻突兀。“狂澜占上流”,则写出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对大孤山雄奇伟岸之感。 颔联写大孤山在江南三山中的地位,以“可是”转折,说明它虽然巍然屹立
注释:这已经是我独占的仙都第一花了,她的楼阁就像玉一样晶莹剔透,装饰着各种珠宝翠色。 春风轻拂着乱舞的花丛,来到她的妆台前照镜梳妆。她整理着娇艳的红颜,倚靠在绿色的纱帐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天里的美丽形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位女子的美丽和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自擅仙都第一花”表明了女子在众多美女中的卓越地位;“春风舞乱临妆镜”则表现了春风吹动花枝的生动场景
【注释】 次韵复湛泉翁寄读兴国生祠碑诗四首其三:这是作者应湛泉翁之请,为他在兴国生祠所立的碑文所写的一首诗的第二首。复湛泉翁,名湛泉,字公济,号东湖,福建建阳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和文学家。湛泉翁在建阳时,与朱熹等学者交游甚密,曾从朱学习《周易》和《论语》,并得到朱的赏识和帮助。这首诗是他为他在兴国生祠所作的碑文。 四海同春寿域碑:四海,指天下;春,春天,这里代指南宋;寿域,长寿之地,这里指兴国之地
【注释】 冬月径菊尽开:指冬月里菊花盛开。 无数金钱篱落堆,卖残寒绿赎春魁:指篱落上堆积着无数的金菊花瓣。卖残寒绿,指将残败的绿叶卖出去换钱。赎春魁,指用换来的钱买回春天。 不将苦骨霜中战,那得千红万紫来:指没有经历过严冬风霜的考验,就不会有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赏析】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百花盛开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冬末春初花卉开放的景象来抒发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赞美勤劳、坚韧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亮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鞋山的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锦涨青瓈踏已穿,中江遗下紫金莲。 - 锦: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鞋子的材质,类似于锦缎般华美。 - 瓈:古代一种织物,此处形容鞋子的质地。 - 踏已穿:行走已久,表明鞋子已经磨损。 - 中江:指的是长江中游地区,可能是诗人所在之地。 - 遗下紫金莲:遗留下来的紫色莲花图案,可能是绣在鞋上的美丽图案或装饰。 2.
【注释】 雾縠烟罗:形容衣服轻薄透明,如烟雾笼罩。玉一枝:形容歌妓的美貌。明珰斜佩:用翡翠制成的耳环。瑶池:传说中的天池。绕筵:环绕在座席周围。苒苒(rǎn):渐渐。芙蕖(fúqú):荷花,这里指女子。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在宴会上跳舞的情境。她穿着轻如烟雾的衣服,美得如同仙女下凡。她的耳环闪着翡翠的光芒,仿佛是从天而降。她轻盈地跳起舞来,手中的扇子随着歌声轻轻摆动
以下是对卢宁《次韵复湛泉翁寄读兴国生祠碑诗四首·其一》的逐句释义: 廉吏谁云不可为,惭非羊祜泪前碑。 廉吏谁云不可为,惭愧羊祜在前方的石碑上流泪。 惟公独起图书学,窗草同春茂叔祠。 只有你独自兴起了图书学,就像春天中的窗草一样茂盛。 注释: 卢宁(明朝) :作者名 历代文学 :作品收录的朝代和国家 20 多个 :收录的作品数量 近 60 个 :收录的国家数量 3万 人 :作者人数 超 3万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次韵元老生孙》的第二首。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相门出相早承休,又见孙诒协燕谋。 谩道生儿多跨灶,冶麟长是架烟楼。 接下来我们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第1句:相门出相早承休,又见孙诒协燕谋。 “相门”是指家族或家庭,在这里指的是有声望和地位的家庭。“相”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宰相或者高级官员,因为古代中国的官位体系中,宰相是至高无上的职位,代表着最高的权力
注释: 仙娇,美丽的女子。 溪畔,水边。 嬉(xī)戏,玩耍,嬉戏。 莲时,莲花盛开之时。 菱花,菱角花。 霓作脂,彩虹般的色彩像胭脂一样。 吹断玉箫,吹断了玉制的箫。 人不见,看不见人了。 青青,青绿色,形容颜色鲜艳。 洲渚,水中的沙洲。 蹙娥眉,紧皱着眉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美丽女子在溪畔戏莲时的情景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形象和她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整首诗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