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宁
《丁巳腊月献绩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卢宁的作品,全诗如下: 冒雪冲霜入帝京,微劳随制试承明。 七回趋走俱寒月,挨傍春风出禁城。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冒雪冲霜入帝京:冒着严寒和霜冻进入京城,描绘了诗人不畏艰苦、忠诚职守的精神。 2. 微劳随制试承明:微薄的功劳随着朝廷的命令而试用在宫廷之中,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忠诚的态度。 3. 七回趋走俱寒月
以下是对《万松庵口占二首·其一》逐句的解读和翻译: - 诗句释义: 1. “新松杂立遍山隈,旧松仿佛连天台。”:新松树参差不齐地立在山边,旧松树仿佛连着天台。 2. “乔柯老盖堪栖息,时有仙人骑鹤来。”:乔木的枝干很茂盛,可以供鸟儿栖息;偶尔有仙人骑着仙鹤飞来。 - 译文: 在新松树的交错中,旧松树似乎与天台相连。老松树的枝干茂密得可以供鸟儿栖息;有时有仙人骑着仙鹤飞来。 - 赏析:
赠别 相逢日日畏边疆,欲去休辞酒满觞。 屋角一株垂线柳,春来如谓远行人。 注释与赏析 1. 相逢日日畏边疆:每次相见都因担忧边疆而倍感忧虑。这里的“相逢”指的是与友人相遇,“畏边疆”则表达了对边境的担忧和不安。 2. 欲去休辞酒满觞:想要告别时不要拒绝喝酒庆祝。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即使要离开,也愿意用酒作为纪念,留下美好的回忆。 3. 屋角一株垂线柳:屋檐角落有一棵下垂的柳树
【注释】:1. 名公:有名的人。2. 闻道:听到道理。3. 天为:自然,天然。4. 心性图传:以心性图传。5. 太极碑:太极图,是周敦颐《太极图说》中对“无极而太极”的形象解释。6. 立德立言:立德,立下道德的楷模;立言,立下言论的典范。7. 王泽:帝王恩泽,这里指帝王的功德。8. 万年祠:永远祭祀的祠庙。9.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名公贤达的高尚品德和不朽功勋,表达了对他们无尽的敬仰之情
【注释】 万松庵:即惠山寺,在无锡县西。云根:指山的石骨。标:枝干。柯:树枝。灵籁:佛教指佛的法音,亦泛指清雅的音乐。天然:自然生成。秋宇:秋天的天空。笙歌:古代乐器名,这里指箫笛一类的吹奏音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无锡惠山时所作。首句写万松庵的山石苍翠,遮蔽了整个山岗,尽是寒枝不改柯。第二句以草阁、惠风和天然秋宇来烘托万松庵的环境,使万松庵显得更加幽静。第三句写万松庵内清雅的音乐
【注释】蔼蔼:形容和煦温暖的气氛;晓莺:即黄莺。阳应:指太阳照射。荚蓂:荚,种子壳,即豆荚;蓂,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初生时形如荚,故称。九重:指天子所住的宫室。曈曈日:阳光灿烂的样子。梅、柳:指梅花和柳树。芬芬:芳香的样子。拂:拂去,掸去。御屏:帝王的御用屏风。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元丰三年(108)腊月献诗给皇上时的两首之一。诗人通过描写京城的景物,抒发了对国运昌盛的美好祝愿
江浯溪别归祁门惜阴院三十四韵 【注释】: 1. 浯溪道人:指陶渊明。 2. 祁山未琢青环璆:指陶渊明在祁山隐居,没有雕刻出青色的玉环。 3. 持道:持有道家思想。 4. 褒衣博带澄双眸: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黑色的头巾。 5. 羲轩与文周:指的是古代的圣人和贤人。 6. 洙泗濂洛:指的是儒家的学说。 7. 阳明倡道跨东瓯:王阳明倡导道义,跨越到东方的瓯国。 8. 良知独致树旌斿
雪鸿池上送友人三首 江上风樯桂棹,城南雪案韦编。 道阻望怜洄沂,亭孤坐怅清涟。 注释: 山明林色平分,窗静花枝当午。无端落木萧疏,惊断连床风雨。 山的树木颜色鲜明地铺展开来,窗户静静地,花儿在中午时分盛开。没有理由地看到落叶稀疏,这让我惊断了连在一起的床榻上的风声和雨声。 译文: 山中树木的颜色平分开来,窗户静静地,花儿在中午时分盛开。没有理由地看到落叶稀疏
第一首 高峻的山岭,苍翠的崖壁,远远地伸向天外;轻烟袅袅,绿树成荫,掩映着那遥远的小村庄。 缓缓前行召唤僮仆问候一声,穿过树林是不是到了那个桃源? 注释: 1、小景二首:指王维《辋川集》中的《桃源行》和《青溪》两小诗。 2、壑(hè):山峡。 3、苍厓:青色的山崖。 4、呼僮:呼唤家中的童仆。 5、度:越过。 译文: 在高高的山峦和青绿的山崖之间,有一道长长的山路延伸至远方,路边飘荡着淡淡的轻烟
注释: - 结义朋鸾树下,同文并蒂花前。 - "结义":古代指结为朋友或兄弟的意思。 - "朋鸾":指男女结为夫妻,也泛指男女朋友。 - "并蒂花":指两朵花长在同一枝上,形影不离,比喻夫妻恩爱,感情好。 - 半亩秋容湛璧,一囊林际横烟。 - "半亩":面积单位,此处形容土地的宽阔。 - "秋容":秋天的风景,此处形容秋天的美丽景色。 - "湛璧":清澈如玉的美玉,比喻美丽的景致。 - "一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