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寄赠方隐君六首 洞箫声破岭云高,玉女峰前采碧桃。 三十六天风露冷,临行解赠赤霜袍。 注释与赏析 第一首: 诗句: “洞箫吹破岭云高,玉女峰前采碧桃。” - 注释: 洞箫:一种古乐器,声音悠扬。岭云:山峰间飘散的云雾。玉女峰:传说中的仙山之一。碧桃:珍贵的桃花,常用以象征美好和长寿。 - 赏析: 此句描写了一位仙人在山中吹箫的画面,其音高远,穿透了重重云雾,直达山顶。在玉女峰前采摘的碧桃
【注释】 1. 席上:指席间的宴饮。留别高伯宗:在席间分别与高伯宗辞别。伯宗,人名,这里泛指朋友。四首:四首诗,这是其中一首。分韵:按韵律来分配诗句,使押韵整齐和谐。 2. 江上浮云:指长江上游的浮云,即“浮云蔽日”。 3. 帝乡:帝王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京城长安。 4. 万家杨柳为谁生:意思是说,成千上万的人家都长出了杨柳树,它们又是为了谁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席上分别时所作的
华阳的明月曲,同子与赋六首玉露清秋啼夜乌,高空明月万山孤。 婵娟忽坠珊瑚影,处处幽人寻白榆。 注释: 1. 玉露清秋啼夜乌:玉露是秋天的象征,夜晚乌鸦开始鸣叫,形成了清冷的秋夜。 2. 高空明月万山孤:明月高悬于夜空,照亮了周围的万山,使每一座山都显得孤独而寂静。 3. 婵娟忽坠珊瑚影:美丽的嫦娥突然从天空坠落,她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4. 处处幽人寻白榆:到处都有寻找月亮的人
【注释】 席上留别高伯宗四首分韵:即席间留别高伯宗,共赋四韵。振策天风下七闽,当歌愧尔楚江人:振衣疾步登上了天风,在七闽(指福建)的名胜古迹游览。“下”是动词。当歌:当歌咏的时候。愧尔:你惭愧我,意思是说,我惭愧你。楚江人:指屈原。屈原《离骚》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之句,故以楚江人称屈原。 夜深忽鼓湘灵瑟:夜里深夜突然弹起湘灵瑟。湘灵瑟:相传为舜妃湘夫人所制,相传是舜时乐器
华阳明月曲同子与赋六首 百尺银河叱作桥,看予直度赤城标。 云中双凤翩𦒘下,秦女何方弄玉箫。 注释:百尺长河如同桥梁般横跨在两岸,我直直地走过了这座连接天边的赤色山峰。云中的双凤翩翩起舞,而那位美丽的女子又在哪里吹奏着玉制的笛子呢?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夜空景象。首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将银河比作一座桥梁,形象地展现了银河的宏伟与壮观。第三句“云中双凤翩𦒘下”
【注释】 华阳:指四川华阳县。 二首:指《奉别子与二首》。 三日:指三天。 高峰:指华山。 碧梧:青绿色的梧桐树,这里代指山中树木。 骊驹:骏马名。 袖中一片华阳月,意为袖中藏着的一片明月,是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的象征。 扬帆过太湖:扬帆驶向太湖。 【赏析】 此诗写在华山道中分别朋友的情景。首句说,在华山顶峰坐了很久,观赏了山上的美景之后,才和子、二君告别。次句说,在分手之际,西风吹起
注释: 华阳:指华山,古称华阴。 月华万片:月亮的光辉洒满大地。 天门:山名,在华山北峰上。 清光:明月。 客尊:酒器。 云驾:云彩,借指乘云。 去昆仑:登上昆仑山。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明月和游赏华山的诗篇。前两句写明月高照,普照万物,诗人陶醉于这美景之中,不禁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疑是地上霜”的诗句;“醉起白云如可驾,吾将乘此去昆仑”两句则是说,当自己喝下美酒后,便想乘着美丽的云彩
华阳明月曲同子与赋六首月满空山青不流,仙人来赠紫云裘。 一尊高卧藤萝上,醉杀华阳万里秋。 注释:在华美明亮的月光下,我独自吟诗作对,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豪情。月亮洒满了整个山林,显得如此的明亮、清新。那些神秘的仙人们带着珍贵的紫云裘来到了我的面前,他们的到来给我带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激动。我端坐在这茂密的藤萝之上,尽情地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微醺的感觉让我仿佛置身于遥远的华阳之地
月夜再别诸君二首 何处箫声坠月明,天风吹乱武夷情。婵娟万里秋如水,吾欲乘槎问太清。 译文: 在月夜中再次与诸位好友分别,听到远处传来的箫声在月色中飘荡。这声音随风飘散,扰乱了我心中对武夷山的情感。看到那辽阔的秋天景色像水一样平静,我渴望乘坐星槎去询问那遥远的太清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夜晚的别离场景。诗中的月亮
注释:在明亮的月光下,我与子共赋六首诗。 无数星星挂在窗外,仿佛在看月中环佩珊珊。 忽然间,天风送来霓裳曲的旋律,摇落了千峰翡翠般的寒意。 赏析:诗人用“无数星辰”和“槛外看”描绘出一幅夜晚观星图,又以“月中环佩珊珊”形容月亮的美丽。接着,诗人用“天风忽送霓裳曲”,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惊喜和期待。最后一句“摇落千峰翡翠寒”,则形象地描绘了霓裳曲的美妙动听,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优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