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通炯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潮回两岸水为天 - “潮回”:指潮水退去。 - “水为天”:形容潮水退后,水面如镜,天空倒映其中。 - 注释:描述一种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赞美。 2. 散步长堤思渺然 - “散步”:行走。 - “长堤”:指长长的堤坝。 - “思渺然”:思绪深远,难以捉摸。 - 注释:描绘了诗人在长堤上漫步时的心情,表达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解析与赏析 诗句逐一解读 1. 寒岩不出动经年:这一句表达了一种长久的寂静,暗示着某种等待或静止的状态。"寒岩"和"动"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 2. 回首南州意渺然:这里"南州"指的是南方,可能是邓太素的家乡或是他曾经停留过的地方。"意味渺然"形容思绪难以把握,可能因为对过去的怀念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迷茫。 3. 夜月正联高士榻:这里的"夜月"指夜晚明亮的月光
暮春喜晴 草青沙白竹林幽,杖锡行歌纵远游。 荒径湿云迷腊屐,小溪新水涨鱼舟。 花枝袅袅惊蝴蝶,荷叶团团起鹭鸥。 回首杳然尘世外,坐忘天地一蜉蝣。 注释: - 暮春:指春天的末尾,即晚春。 - 喜晴:喜欢晴朗的天气。 - 草青沙白竹林幽:形容景色美丽,绿色的草地、白色的沙地和幽静的竹林。 - 杖锡行歌纵远游:拿着拐杖行走,边走边唱歌,尽情游览。 - 荒径湿云迷腊屐:荒芜的小路被湿润的云雾笼罩
【题解】 本诗作于诗人晚年归隐期间,表达了作者对功业未尽,志向未酬的感慨。 【注释】 1. 破虏:指平定敌寇。破虏曾惊出塞年:破虏曾使边关惊骇。2. 玺书:皇帝的诏书。3. 安邦:治理国家。4. 萧相:刘邦时的丞相萧何,因辅佐刘邦建立汉朝有功而封侯。5. 祖生:东汉初年名将祖逖,字世南,以平定黄巾起义有功而被封为都尉。6. 五色烟:古代传说中的神烟,用以象征祥瑞。7. 畴堪并:可以和萧、祖相比
小金山和陈公子 谈论禅理谁说镜子不是仙岛,月亮高悬中天水面荡漾自旋。 词客早已看中留去的诗句,神仙再次显现听经来。 秋高鸿雁经过寒冷起飞,霜降芙蓉向晚盛开。 陶渊明、谢灵运风流知不遥远,相逢原来都是济世才。 注释 小金山: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市南郊。陈公子:即陈师道,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属江苏)人。宋哲宗时进士,元丰初为国子监教授,以论王安石新政不合,出知毫州、徐州、湖州。元祐初还朝
【解析】 “浮光亭夜集”是诗题,写诗人在浮光亭的夜晚聚会。浮光亭即浮光亭观海亭,是一处观赏日出和海景的好去处。 “观心原是妄”,意为观心本是虚妄的,指人的内心世界原本就是虚幻不实的。 “论旧莫生愁”,意为谈论过去的事情,不要产生烦恼忧愁。 “麋鹿烟霞晚,鱼龙泽国秋”,意为傍晚时分,山间弥漫着淡淡的雾霭,天空中飘着细雨;水底的鱼儿游弋于波涛之中,岸边的猿猴欢叫不停……这真是一个美妙宜人的秋天!
赠虚公还匡庐 依恋此东林社,应怀出世才。 刹那诸漏尽,初地一花开。 飞鸟迎归锡,游龙识渡杯。 未须怜去住,知为众生来。 【注释】 东林社:指东林寺。因寺院多植松柏,故称“东林”。 刹那:梵语音译的略称,指极短时间。这里指一瞬间。 诸漏尽:佛家语,指人的一切烦恼和欲念皆已断尽。 初地:佛教语,指菩萨修行的开始。 飞鸟、游龙:喻指佛法。佛教认为一切有情之物皆有佛性,故称飞鸟、游龙。 【赏析】
草青沙白竹林幽,杖锡行歌纵远游。 荒径湿云迷腊屐,小溪新水涨鱼舟。 花枝袅袅惊蝴蝶,荷叶团团起鹭鸥。 回首杳然尘世外,坐忘天地一蜉蝣
潮回两岸水为天,散步长堤思渺然。 幽渚自留孤鹤迹,短蓑尝恋白鸥眠。 山中共喜能逃病,世上谁为未了缘。 几度踏残双不借,任教人笑懒残禅
谈禅谁道镜非台,月在中天水自回。 词客巳看留带去,神鳌重见听经来。 秋高鸿雁经寒起,霜落芙蓉向晚开。 陶谢风流知不远,相逢原是济川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