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古义
望夫石 伫望何时了,相思不计年。 芳华空自惜,尺素向谁传。 细雨曾和泪,冰心对所天。 肝肠如铁石,风月自娟娟。 注释解析: 1. “伫望”与“何时了”:表达了主人公无尽的等待与思念,没有具体的目标或结果,只有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累积。 2. “相思不计年”:这里的“计”意味着计算、衡量,表明无论时间如何流转,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始终未减。 3. “芳华空自惜”:芳华即美好的时光,这里指青春年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的解释: 奉和籀书周大士十首:奉和,这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意为恭敬地回应或者赞美别人的诗作;籀书,指的是周大士的书法,这里指周大士的作品。周大士,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或者是某个人对周代大士的称呼。 拉伴乘秋兴,寻幽入洞天:拉伴,可能是在某种聚会或者活动中陪伴的意思;乘秋兴,秋天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灵感或情感;寻幽,寻找幽静的地方;入洞天
奉和籀书周大士十首 莫笑鹑衣结,寒来便负暾。 桂枝香欲动,阳焰影频翻。 冷眼曾空世,忘机亦灌园。 寥寥泉石下,有客到蓬门。 译文:不要嘲笑穿着破旧衣服的人,寒冷的时候他只能背着太阳取暖。桂枝树的香气仿佛要飘动起来了,阳光的影子也不断翻转。曾经对世俗世界漠不关心,忘记了世间的规则,就像种菜一样简单自然。在清静的山水之间,有一位客人来到了我的简陋的家门。 注释:莫笑:不要嘲笑。鹑衣结
【注释】 ①“登山”句:登山还很有兴致,但怕走到桥上时因山势险峻而感到危险。 ②“野拙”句:在野外的简陋房屋中生活,性情也像那狂放不羁的人一样,懒散。 ③“寒生”句:天气转冷,鼻涕都流下来,任其滴落。 ④“下榻”句:到了楼下,想起当年与朋友相会的情景。 ⑤“晤对”句:见面交谈,感情无限。 【赏析】 这是诗人为周大士所作的一首奉和诗。首二句写登山之兴,三、四句写野居之趣;五、六句写登楼极目远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奉和周大士的诗作,共十首。 第一句“仰止推英绝”,意为仰望着这位伟人,感叹他的才华横溢。第二句“才华冠世雄”,形容他的才华如同王者一样卓越。第三句“多君真法喜”,表达了对周大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欢喜。第四句“怜我寄诗筒”,表示被周大士的诗所感动,也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喜爱。第五句“买隐惭支遁”,用支遁买隐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羞愧之情
【注释】 桐山寺:在安徽桐城西北。云相老师:指唐白居易。 曲径幽栖处:曲折的小路,幽静的地方。 登临兴有馀:登上高处兴致勃勃。 溪云双眼阔:溪水像人的眼睛一样宽。 庭竹一林虚:竹林茂密如林。 野藓半侵户:野草丛生,半遮着门户。 清泉直到厨:清泉水流到厨房。 【赏析】 此诗为访友之作,友人云相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住在江西庐山一带,与友人交往甚笃。此诗当是作者去庐山拜访友人时所作。
【注释】 玉华精舍:位于浙江天台山,是慧达上座的道场。十年同学在:作者和慧达上座同窗共读十年之久。半笠:半顶竹帽。西山:指天台山。都忘行路难:忘记了路途的艰难险阻。风生云影碎,雨过水声潺:形容山间景色优美宜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在天台山玉华精舍的即景感怀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别的感慨,也表达了诗人在友人处得到的慰藉之情。 首联写久别重逢。十年前,诗人与慧达上座同窗共读,情如手足
【注释】 ①蓬窗:指简陋的窗户。 ②枕簟:枕头和垫席,泛指床上用品。 ③十年湖海志:意思是说,作者自十年前就开始在江湖之间游历。 ④半笠水云乡:半边帽子戴在头上,一半浸在水中的云朵里,形容一种悠然自得、超脱尘俗的境界。 ⑤庐(lú)岳: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 ⑥扁舟:指小舟。挂席:指在船上搭起帆篷。 【赏析】 此诗是写诗人乘船过鄱阳湖的情景。首联“日色蓬窗静,风生枕簟凉”
酬答同学的诗歌, 性情爱好山水,空山里快乐地度着时光。 云霞作伴,麋鹿相伴,相约在这山林之中。 春天到来,花开得早;日落西山,天黑得很晚。 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情感,但很少有人了解。 注释: - 僻性耽泉石:性情爱好山川和泉水石头。 - 空山乐岁时:在空旷的山中快乐地度过四季变换的时光。 - 云霞凭作伴,麋鹿许相期:云彩和彩霞可以作伴,麋鹿可以相互约定。 - 春暖花开早,堂深日上迟:春天来临
千年古洞谁开辟,造化原无斧凿痕。 石上藤萝悬涧阔,林间花影拂栏干。 纸窗梦觉浑生白,午夜风清不计寒。 更喜高怀彭泽宰,携琴分赋碧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