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蕡
这首诗是孙蕡的《闺怨一百二十首》,其内容和风格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情况。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诗词原文: 便拟招魂诵楚词,何缘生别故迟迟。 临风试学巫阳些,偷把鸾钗挂竹枝。 2. 诗句释义: - 便拟招魂诵楚词: 表示想要效仿楚国诗人屈原的招魂辞,表达一种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 何缘生别故迟迟: 为何要在这样的时刻,生生别离
绣阁朝来兴颇新,试拈钱卜问归人。 绣阁:女子所居住的内室。梁间燕:比喻情意相投的人。梁间的燕子,比喻情意相投的人。 花言巧语:形容女子用甜言蜜语来诱惑男子。 旧馆新妆:指女子打扮得焕然一新,与旧时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镜里尘:镜子里的尘埃。 赏析:这首小诗描写了一个女子早晨起床后的情景。她看到窗外的景色很美,心情也很高兴,所以想要出去欣赏。但是出门后却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诗句: 春宵谁道直千金,妾独愁多思不禁。 译文: 在春天的夜晚,有人可能会说,这美好的时光是无价之宝,但我独自愁苦,思绪万千,无法自抑。 注释: 这句诗中,“春宵”通常指代美丽的夜晚,而“谁道”则表示对某种看法或观点的质疑。"直千金"意味着珍贵无比、价值连城。“妾独愁多思不禁”表达了这位女子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无人能理解她的感受。 赏析: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个深具画面感的景象
诗句输出:百年夫妇本同心,旧爱新怜梦里深。 译文:百年夫妻本是同心同德,然而现在却只能相互思念梦中才能相见。我猜测你并不是那些在战场上题柱自誓的战士,否则怎么会白白让人赋诗一首《白头吟》来悼念呢? 注释:百年夫妇:夫妻关系超过一百年。同心:心意相同。旧爱新怜:对过去的爱和现在的爱。梦里深:深深地思念对方。料得君非:推测你并非。题柱客:指在战场上题写战书的勇士,以示决心和忠诚。枉教人:白白让人
朱帘落索掉帘钩 日里狂风夜未休 花底过来吹蜡烛 也如人泪一般流 注释: - 朱帘:红色的窗帘。落索:垂下的样子。掉钩:挂住钩子。 - 日里:白天。狂风:猛烈的风。夜未休:夜晚依旧持续。 - 花底:花朵底下,形容花的周围。过来:从旁边经过或来到。 - 也:副词,表示相似或比喻。如:像。人泪:人的眼泪,这里用作比喻。一般指因悲伤而流出的眼泪。 赏析:
古诗原文: 愁里飞花一夕空,寸心无柰倩神通。 闺闱不省文王易,卦落谁知吉与凶。 注释: - 愁里飞花一夕空:表达了女子在忧愁中,美好的事物如同花朵一般在一夜之间凋零,象征着美好转瞬即逝的遗憾和哀愁。 - 寸心无柰倩神通:这里的“倩”意为依靠、借助,表示女子内心虽然想要借助某种力量或方法来摆脱忧愁,但似乎无能为力。 - 闺闱不省文王易:这里的“文王”指周公(周武王的弟弟)
记得儿孙乐事多 女郎同唱采莲歌 紫骝嘶入落花去 奈此空闺日暮何。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蕡创作的《闺怨一百二十首》中的第五十七首。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回忆儿时与家人一起的快乐时光,与女郎们一同唱着采莲歌的美好记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快乐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只剩下空荡荡的闺房和日落时分的寂静。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记得儿孙乐事多” - 关键词:儿孙乐事、记得 - 注释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泪似花枝雨点流 - 情感与意象:这里的“泪”象征着悲伤和哀怨的情感,而“花枝雨点”则用来形容这种泪水如同雨点般密集落下,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悲痛与无助。雨点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景象,往往与悲伤和思念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里被用作比喻,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 象征意义:“花枝”通常代表美好、脆弱的事物,这里用来描绘女子眼中的世界,突出了她的内心世界
诗句原文: 细展占书绣阁前,不知速喜定留连。 恁谁断得郎归日,愿与金钗当卜钱。 注释解释: - 细展占书:指在闺中的女子细致地展开书籍,并占卜着书中的内容,象征着对爱情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绣阁前:指女子居住的地方,绣阁是精美的刺绣装饰的屋子,突显了女子的文雅气质。 - 不知速喜:表达了女子对于爱情的渴望和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她不知道何时能够迎来心爱的人的归来。 - 定留连
画中鹦鹉诉离愁 画笼里,那鹦鹉,日复一日地啾啾作响,仿佛在替那远行之人诉说着无尽的忧愁。它自与离人对话,用声音诠释那份难以言传的哀愁。 嬉戏间,它轻掷枇杷,打在金羽之上,清脆的声音在静寂的房间里回荡。这画面,仿佛是儿夫离去后,女子孤独生活的写照。她怀念着他的归来,但不知他是否也如自己般,日夜思念着自己的离去。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闺房女子的内心世界图景,透过鹦鹉的日常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