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
古人曾有言,地上即是天。 惟天为足倚,此外何取焉。 有莘特立人,不倚更不偏。 宛然中规矩,折方周亦圆。 所佩有缓急,在韦亦在□。 赋性得骨力,可与立与权。 如此无所倚,已五十馀年。 开图识生面,但坐草芊芊。 除彼室与户,去其车与船。 不著屏与几,勿傍林与泉。 是曰强哉矫,岂非贤者坚。 道光七八载,暨我居清滇。 闲心共觅句,苦意同筹边。 我少本无倚,况复今华颠。 即此恃天处,窃欲相比肩。
既不能为田舍翁,毛锥长剑谁雌雄。 不如治事有清暇,可以老圃兼老农。 东园古杮高五丈,二三千颗垂秋红。 凌霜摘落去其涩,甘脆与梨争异同。 秋来北地寄菜种,入土即绿成晚菘。 蔓菁香芥泼生辣,咬根得味亦禦冬。 东邻西邻井薄瀹,倾筐送去田家风。 幕掾分尝牙将笑,两家气味皆冬烘。 果然牙齿嚼清慧,已有长句来诗筒。 君迁入赋亚平仲,元修有菜吟苏公。 君不见吾家闲地尚数亩,新栽小麦青茸茸。 好侍明年作饼饵
南云石幅天生奇,奇乃造物为画师。 烟云雨雪各有态,高山流水分四时。 造物笔墨何手持,何年穴山为画师。 岂独胜于画师画,更得巧合诗人诗。 子厚渔翁句久读,不料此诗在山腹。 湘烟袅袅销成痕,暖透春山割新绿。 夏雨欲来垂雨纹,山下滃起溪中云。 雨云山色渐不分,风声飒飒如可闻。 诗人行过潼𨵿道,华岳秋高晴更好。 残云疏雨中条山,绘出江南许丁卯。 又闻东坡雪浪石,蜀江画师留白脉。 可如此画飞寒涛
大道何平平,到此已万里。 谁知坦途下,横贯巨川水。 溪深岸愈高,绝壁水面起。 惟此两壁巅,相接复相抵。 此桥真天生,百步平若砥。 桥边勿驻足,亦勿俯而视。 临深知其危,奔流浩无底。 问水何所归,百里即交阯。 谕蜀马相如,题名难到此
非但养心兼养目,高年远宦少看书。 家人劝我言如此,我答家人意可如。 岂有刘伶听戒酒,袛应轮扁老攻车。 此中也有长生法,不用三仙饱蠹鱼
太行石画如云屯,人巧不到天工尊。 花石纲残汴河冻,雪浪斋破寒云昏。 苏公久别此石去,尚留铭字埋荒村。 黑水梁州玉斧划,别有大理开国门。 孙知微死八百载,点苍山里招其魂。 画家粉本入石骨,诗人魄力通天根。 飞涛向天学云白,古雪窖地变玉痕。 片片幻出洱海浪,定州一卷非所论。 况此翻澜激矶石,屏立不用苏斋盆。 斋前梅花亦香雪,目击雪子吾道存
夜园月境幽,登台境更辟。 梅月守静虚,云山廊清白。 我见王辋川,近腊爱月夕。 我见苏东坡,月影玩竹柏。 我无裴与张,但与月主客。 后之视今者,或如今视昔
邀游古岩穴,更在西山西。 遨头策骢马,山足指碧鸡。 松柏郁远翠,榆柳含新荑。 壑底响泉筑,岭边怵云梯。 石门谢康乐,林间孔稚圭。 转折见厓洞,指点寻招提。 旃檀严梵像,蕙櫋拜御题
参天玉兰立,拂殿红茶齐。 归途视每俯,平野望弗迷。 太华列屏障,滇池明玻璃。 偶然共遥集,聊复遵故蹊。 出山已蹉午,落日春风低
三人二百五十岁,隐入竹林同所憩。 举瓯啜茗作寿朋,少破从前独游例。 桐城寿者百四龄,谈笑游行啮甘脆。 自言弱冠入滇池,眼见乾隆平缅裔。 浪穹老年七十九,手披经解讲六艺。 此乃门中古桃李,却并尚书红杏丽。 南中地暖才立春,已似山阴欲修禊。 时花香叶青春深,绿筱新篁夕阳霁。 儿辈烧松烹洱茶,竹亭炉烟风细细。 羊求三径寂无声,惟有林间鹤清唳。 香山七老今得三,疑我年者使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