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东
【注释】 1. 胡汉恩:指唐代宗时宰相张镒,与吐蕃和亲,受到唐人爱戴。 2. 莒敖:即鲁僖公(公元前659—前613),春秋五霸之一。 3. 独意罗昭谏:指唐朝末年宰相罗昭谏(874—946)曾劝唐哀帝李柷投降契丹,未果。 4. 不以唐亡有怨心:指唐昭宗在位期间,宰相崔胤等曾劝他投降后梁,被拒绝,最后在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时被杀。 【赏析】 此诗首句点明“恩知”两字,谓唐、蕃两国友好关系由来已久
【注释】 挽张之洞联:指《挽黄君〈江左集〉》中“中朝相司马,才听欢呼,谁知太华黄河,无复仰瞻居末座”和“江左见夷吾,可堪回首,自愧竹头木屑,曾供驱使典方州”两联。司马:这里指代张之洞。司马公:对人尊称的谦词。太华黄河,比喻黄河水清。太华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黄河水清,象征太平无事,国泰民安。末:最末的。江左:泛指江南地区。夷吾:指晋国名相管仲。竹头木屑:指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做一切事情。典方州
诗篇:书怀寄伯姊 少年已去老今来,一事无成亦可哀。 客里更逢寒食节,八年不见墓门梅。 注释 1. 少年已去老今来:“少年”指的是诗人年轻时的光阴与抱负,“已去”表达了这些愿望和梦想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或未能实现。“老今来”则表示现在自己已经到了一个衰老的阶段。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2. 一事无成亦可哀:“一事无成”指诗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
春意 逝水韶光盛会难,乍晴乍雨意阑珊。 篱边堆雪梅初落,墙外余霞杏又残。 社酒可赊思共醉,春衣欲试怯轻寒。 胜游已爽郊坰约,万紫千红眼倦看。 注释: - 逝水韶光盛会难:逝去的时间如同流水一般,美好的时光难以留住。 - 乍晴乍雨意阑珊:天气忽晴忽雨,景色朦胧,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 篱边堆雪梅初落:围墙边的梅花已经堆积如雪,刚刚飘落下来。 - 墙外余霞杏又残:围墙外的夕阳映照在杏树上
【注释】 1. 愚园:作者的别号。 2. 洪鹭汀(tīn临):地名,在今江苏省无锡市。故居:旧居。 3. 感赋:感慨而作诗。 4. 长眼去:指友人远行或去世。 5. 乱后:战乱之后。 6. 凭阑春色满庭除:凭栏遥望,只见庭院里到处是春天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感时之作。首联“凄凉重过故人庐”,“重过”二字点明了作者对故地的思念,也暗示了此次重游的目的,即是为了缅怀故友
注释:胡人汉人相互了解,都明白彼此的浅深,莒国国君敖过去的事,被遗忘很久了。 钱王独自坚守正义,罗昭谏没有因为唐朝灭亡而有怨言之心。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李益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胡汉之间的友好关系、莒国国王对往事的淡忘以及钱王独守道义的行为,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同时,他也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少年已去老今来,一事无成亦可哀。 客里更逢寒食节,八年不见墓门梅。
凄凉重过故人庐,苦茗浇胸郁不舒。 昼静名园游客少,天寒老树着花疏。 别来君竟长眼去,乱后吾犹短发梳。 旧雨晨星寥落甚,凭阑春色满庭除
王仁东是一位清代诗人,字刚侯,号旭庄,是闽县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曾担任过江苏候补道的官职。下面将详细介绍王仁东: 1. 生平背景 - 基本信息:王仁东,字刚侯,号旭庄,闽县人。光绪丙子举人,历任江苏候补道等职。 - 仕途经历:王仁东在光绪年间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举人资格,并在仕途上有所建树。 2. 文学成就 - 诗歌创作:王仁东留下了许多代表作品,其中《春意》与《佚题》是其代表作之一
王仁东是一位清代诗人,字刚侯,号旭庄,是闽县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曾担任过江苏候补道的官职。下面将详细介绍王仁东: 1. 生平背景 - 基本信息:王仁东,字刚侯,号旭庄,闽县人。光绪丙子举人,历任江苏候补道等职。 - 仕途经历:王仁东在光绪年间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举人资格,并在仕途上有所建树。 2. 文学成就 - 诗歌创作:王仁东留下了许多代表作品,其中《春意》与《佚题》是其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