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侃
秋末曾经来过十日,田间野草长满了一窠。 年荒待得州家颁布榜,多份田赋又喜又何。
注释: 中书省,唐朝时期三省之一,掌管全国文事。冠天下,意为地位显赫,权力巨大。浮萍,比喻无根的浮游之物。子孙,指潘德的后代。结茅,搭建草屋。精庐,简陋的住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潘德的旧居进行了描述和感慨。首句“中书当日冠天下”,表达了潘德在中书省的地位崇高,权力巨大。次句“半世浮萍无定居”,则描绘了潘德一生漂泊不定,没有稳定的居所。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反衬,突出了潘德的身世之悲。
梅时往来郊外十绝 近来疏懒任方圆,参取梅花句里禅。 三尺枯藤同所好,断无人似拙翁颠。 注释: 近来疏懒,任方圆:近来我十分懒散,随意地生活。方圆:指圆与方。 参取梅花句里禅:参悟梅花的意境中的禅意。参取,领悟、参究。梅花句,梅花的诗句。梅花句里的禅意,即梅花诗中蕴含的禅宗思想。 三尺枯藤同所好:三尺长的枯萎藤蔓和我的兴趣爱好一样。 无人似拙翁颠:没有一个人像拙翁那样颠倒(形容人愚拙)了。拙翁
注释: - 父兄师友俱鸣世:父亲和兄弟以及老师和朋友在世界上都有名声。 - 培养都缘岁月深:培养他们都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 忍得清贫忘宠辱:他忍受了贫穷,忘记了荣华富贵。 - 至今声誉蔼儒林:至今他依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在儒家学院受到尊敬。 赏析: 这首诗是潘德充为题等慈寺后经略潘德鄜旧居所写的三首绝句。诗中描绘了潘德充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敬爱和对兄弟
【注释】 梅时:指梅花盛开的时候。 踏雪:踏着积雪前行。 西村:西边的村庄。 古梅:老梅花。 寂寞,无人问津。 为谁开:为谁而开呢? 不消:不需。 弦管:古代乐器,这里指音乐。 弹压:弹琴以自娱。 骚翁:屈原,楚辞的代表人物。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踏着积雪来到西村寻找梅花,在一片寂静无声中,一株老梅花孤芳自赏地绽放了。诗人感叹:这株梅花孤独寂寞,为谁而开
黄木香 名花爱向春深月,幻作人间黄玉花。 裛露承风娇不尽,好将逸语为渠夸。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名花喜欢在春天的深处开放,像黄色的玉石一样美丽。它被雨水滋润着,风儿吹拂着,它的娇媚是无穷无尽的。我非常喜欢用美丽的语言来赞美这朵花。 赏析:这首诗以“黄木香”为题,描绘了黄木香在春夜中的美丽和娇媚,表达了诗人对这朵花的喜爱之情。首句“名花爱向春深月”,以“名花”点明主题,说明这首诗描写的是黄木香
【注释】 1. 木香:指花。 2. 堆架(duī jià):指花的架子、花盆。 3. 开花:花开。 4. 旁径:旁边的小路。 5. 蔷薇(qí rú)锦:指蔷薇花,这里形容花的颜色鲜艳如锦绣。 6. 锦未斜:形容花瓣未完全展开。 7. 风劈柳丝成乱絮(liù xì chéng luàn xù):风将柳条吹散成絮状。 8. 飞入野人家:飘入野外人家。 9.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解析】 此为元代诗人王冕的《题睡布袋》。“佛身广大遍虚空”,佛,即佛像;佛身,指佛像的身体;佛身广大,意谓佛像巨大;遍虚空,意谓佛像遍布整个空间。“收拾归来一衲中”,收拾,整理、收拢;一衲,佛教语,意为袈裟;衲,即袈裟。“走入睡乡推未觉”,走入,进入;睡乡,指睡觉的地方;推,推开;未觉,没有察觉。“只缘认得主人翁”,只缘,因为;主人翁,主人;翁,这里作名词用,是主人的意思。 【答案】
梅时往来郊外十绝 半生见梅唤作兄,我诗政见梅边清。 前回待欲唤曾子,惜许疏蟾未弄明。 注释:我大半辈子看见梅花就称它为兄长,我的诗总是在看到梅的旁边显得格外清新。上次我准备想叫曾子来欣赏这美景,可惜月色太暗看不清。 赏析: 《梅时往来郊外十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组诗作品。此诗写于元丰四年(1081)初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居住在黄州城外的黄冈县。他与好友张文潜
注释:春天的美景已经到了这里,不必急着回去;绿树代替了红花,已经形成了一片暗绿色的包围圈。告诉孩子们不要追着跑,要看那宛转自如、自然飞落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在春天来到的时候,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感到无比的喜悦。他看到春天的美景已经到了这里,不必急着回去;绿树代替了红花,已经形成了一片暗绿色的包围圈。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欣赏到这种大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