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侃
“春深买得一丝莼,绝胜农家碧涧芹。却笑吾宗深有托,自怜野鹤在鸡群。”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张侃的《莼二绝》。诗句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表达。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张侃(1056年—1131年),字天锡,号烟波钓徒、山乐居士,世称张右史。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尤擅七言绝句及词
注释: 1. 闻鹊:听到喜鹊的叫声。 2. 是:代词,指庭闱,这里特指母亲。 3. 初寄书:刚刚收到母亲的书信。 4. 报语:告诉消息。 5. 加餐眠稳:请多保重,睡个安稳觉。 6. 只留清白替菑畬:只留下清白的名声来替父亲耕种。这里的“菑”和“畬”都是农事活动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开头两句“举头闻鹊心偏喜,的是庭闱初寄书”,诗人听到喜鹊的叫声
【注释】 1. 雪中独步家园:形容自己独自一人在雪中行走,感叹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2. 北风掠地尽无尘:形容寒冷的北风刮过大地,将一切尘埃都吹走,使大地显得异常洁净。 3. 惜许林园未有春:可惜我的林园还没有春天的气息,意味着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欣赏到春天的美丽景色了。 4. 小试囊中餐玉法:尝试一下用口袋中的玉来填饱肚子,形容自己生活贫困,需要靠卖玉来维持生计。 5. 谁为天外散花人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默写与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注意下列字在诗中的写法:掠”“占”,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理解内容,最后准确书写。注意重点字词:掠,春时,容渠。 【答案】 ①墙隈杨柳已垂丝——隈:弯曲;垂丝:下垂的柳条。②岸北梅花始着枝——着:长出;梅:指梅花。③风掠晴香觅诗句——掠:吹过;晴香:晴日里梅花散发的香味。④容渠开晚占春时——容渠:容身之所;占
梅时往来郊外十绝 旧冬全未见梅枝,多是江南春讯迟。 今日相逢犹摘索,翠涛笺上写新诗。 注释:在旧的冬天里,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梅花的树枝,因为江南地区的春天来得比较晚。今天终于看到了梅花的枝桠,于是我便拿起笔来摘取梅花,用翠涛般的水墨在笺纸上写下新写的诗篇。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江南地区偶遇梅花的诗歌。诗人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看到梅花的身影,因为他所在的江南地区春季来得比较晚。然而
【注释】 独坐:独自坐着。 破愁浅酌贤人酒,觅句还寻君子花:在深秋的寒风中,诗人孤独地坐在窗下,面对窗外一片萧瑟的秋景,他心情沉重,感到十分忧郁。于是他便拿起笔来,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愁和痛苦。然而,由于他的心情太复杂、太矛盾了,一时又无法找到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于是,他就想起了“贤人酒”和“君子花”这两个词。 “贤人酒”指的是那些能够让人摆脱烦恼、消除忧虑的酒
诗句释义: 1. 晚景奔忙驹过隙,闹中且觅静何妨。 2. 时宜正要新声巧,贺老龙钟莫定场。 译文: 晚景忙碌如驹过隙,在喧闹中找到宁静有何妨。 时运正好应追求新声巧妙,贺兰生龙钟不必拘泥于形式。 注释: - 晚景奔忙驹过隙:比喻时间的流逝迅速,如同骏马穿过缝隙一般。 - 闹中且觅静何妨: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宁静之所。 - 时宜正要新声巧:表示当前正是寻找新奇有趣事物的时候。 -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清明时节江南乡村风俗的小诗。诗人通过村姑、女郎、桥边春水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清明时节江南乡村的风俗风情。 首句“村外寒食”,点明了节令,即清明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人们禁火寒食,吃冷食,以示怀念逝去的亲人。这里的“村外”指的是作者所在的村落之外。 第二句“八字桥边春水平”,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春水荡漾,八字桥横跨其上,两岸绿柳依依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乡村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春天里村花稀少、细雨纷飞的景象,以及黄鹂在风中摇曳、似乎害怕被骚人细细描绘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 诗句解析与译文: - “村北村南花事稀”,描述了春天时节,村庄南北的花朵已经凋零稀疏。这里“村北村南”指的是村庄的南北两端,而“花事稀”则表达了春末夏初,花朵凋零的景象。 -
种松添竹口占二绝 【注释】: 1. 眼界宽:视野开阔。 2. 翠光团:青翠的光辉环绕。 3. 充梁栋:用来支撑房屋的栋梁。 4. 碍月休令作钓竿:妨碍月光,不要让它成为钓鱼的杆子。 【赏析】: 《种松添竹口占二绝》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该诗通过描绘种松与栽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第一句“添竹栽松眼界宽”,诗人通过种植竹子和松树来拓宽自己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