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注释】 偈一百二十首 其九十六:偈,佛教的唱词,用来宣传教义。偈,即“诗”。 慧林铁馒头:用铁做的馒头。 做来年已久:做了很久很久了。 不是不拈出:是说不是不拿出来。 自是人不受:是说他自己不愿意接受。 觑着齿牙寒:看着牙齿都变冷了。 咬著眉头皱:咬着眉头皱起。 不是张鹏举:如果不是张飞。 谁人敢下口:谁敢开口? 【赏析】 此诗为《偈一百二十首》第九十六首。这首诗的大意是
诗句 1. 十年前做长老:指诗人在十年前就已经是一个年老有经验、受人尊敬的僧人。 2. 今年闹吵吵:描述今年生活中的喧嚣和混乱。 3. 思量世间事,佛也不可晓:思考人生的种种事务(世间事),即使是佛教的佛陀也难以完全理解或解释清楚。 4. 昨日买个卦,卜道来年好:昨天买了一个占卜的卦,并希望未来一年一切都会顺利。 5. 财帛星入门,虚耗鬼去了:希望好运(财帛星)能够带来财富(财帛)
注释: 千般说法,万般比喻,却始终让人无法觉悟。 西风在昨夜泄露了天机,郁郁葱葱的黄花香满了道路。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无奈和感叹。诗人用“千般说”、“万般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表达思想时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但往往无法达到真正的效果。因为人们的思维总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很难跳出这个范围去理解和看待事物。因此,诗人感叹道:“特地令人转不悟”。
【注释】 白日:白天。人:指佛家所说的六道轮回中的所有众生。人事:人间的事务。劳攘:纷扰,忙乱。瞌睡:困倦欲睡的样子。禅: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即参禅打坐。诸人:众人。不罪:原谅。 【赏析】 此诗为禅宗公案之一,是禅宗“教外别传”的典型体现。 第一句“白日人事劳攘”,写白天世间忙碌,忙于各种俗务。第二句“夜里只了瞌睡”,写晚上只是睡觉。第三句“忘记安排说禅”,写白天忙完以后,晚上就只想睡觉了
这首诗的翻译是: 在庆祝圣人的生日,我无法报答伟大的君主。我只依靠一炷香和三通鼓,唱起太平的歌,共同行走在向上的路上。我只希望尧天的日月长存,期待黄河清平万度。 注释: - 欣逢诞圣时:在庆祝圣人的生日。 - 无以报明主:无法报答伟大的君主。 - 唯:仅仅、只是。 - 凭:依靠。 - 一炷香:一种佛教仪式用的香。 - 更击三通鼓:再敲击三次鼓。 - 唱起太平歌:唱起赞美太平的歌曲。 -
【注释】 五叶花:泛指梅花。敷:长出。泥牛鞭:指春耕。鞭:打,催。著精神:充满生气。一苇堂前曲:以芦苇为材料的乐器。东州路:古代对今山东一带的称呼。人:行人。 【赏析】 《偈一百二十首》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不详。这首诗描写了春风和泥土的气息,以及农夫耕作时的情景。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首先来看第一句“五叶花敷大地春”,这里的“五叶花”指的是梅花
【注释】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八十二: 佛病与祖病,众生心上疑。 情尘一念脱,消散如风吹。 试问诸病源,起灭从何依。 来从何所来,去向何所归。 若能直下见,苦痛无毫釐。 不见维摩老,文殊问疾时。 聚头说药方,失却狮子儿。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佛祖和众生的疾病,表达了一种对人生苦乐的深刻理解和超然物外的态度。 “佛病与祖病,众生心上疑。”这一句描述了佛教中的因果法则,即众生的烦恼如同疾病一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偈一百二十首 其八十三》。 译文: 得到它就能长生,服用后能不老。 神农不知道名字,耆婆无处讨教。 破除佛祖的病根,扫荡无明的烦恼。 万物头头都有答案,灵光普照,谁人能理解? 注释: 1. 得者长生:得到它就能长生。长生,指寿命长。 2. 服之不死:服用后能不老。不死,指不衰老。 3. 神农不知名:神农不知道名字。神农,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之神,这里指代药物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八十七 时节因缘自有由,知音千里远相求。 寒山陌上才招手,拾得溪边已点头。 注释: - 时节因缘:指时间、环境等条件和因素的结合。 - 知音:指了解并欣赏自己才华的人。 - 寒山陌上:指寒冷的山路上。 - 拾得溪边:指在溪边的路边。 - 才招手:轻轻地挥手。 - 已点头:表示已经同意或接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寒山陌上遇见了拾得禅师的场景
长夏无别趣,调和羹一釜。 滋味颇馨香,刚地成点污。 注释:长夏是指夏季的炎热天气,没有其他特别的趣味。调和羹就是将各种食材混合在一起煮成的一种菜肴,味道很香。刚地就是坚硬的土地,这里的比喻是指食物在硬地上吃起来会有些不适。点污是指食物被污染,变得不卫生。 译文:长夏时节,没有什么特别的乐趣,就像调和好的食物一样,只是简单的一锅菜而已。但是这道菜的味道很香,但吃到嘴里后可能会让土地变得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