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仲春天气喜初晴,燕语雕梁有好声。 曾得玄沙当日意,便能日午打三更。 诗句释义: 1. 仲春天气喜初晴:春天的第二个月是仲春,天气晴朗,让人心情愉悦。 2. 燕语雕梁有好声:燕子在装饰华丽的屋梁上鸣叫,声音悦耳动听。 3. 曾得玄沙当日意:我有幸领悟到玄沙大师当年的境界。 4. 便能日午打三更:凭借这样的境界,即使在白天最热的时候,也能打起精神,坚持修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仲春时节
【注释】: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二十一: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首句“东风吹尽晓天云”,写春风吹散了天空中的云彩,暗示春天即将过去;次句“大地山河总变春”则进一步描绘出大地山川在春风中焕发出的生机勃勃的景致;第三句“不用当门书大吉”意指不必在门口贴春联或挂灯笼等来庆祝春天的到来;最后一句“个中无鬼亦无神”表示在这个季节里,人们不需要拜祭鬼神以求福运。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徐六街头担饭时,他只知道打鼓升堂,却忘记了吃饭。吃粥了吃饭,吃饭了吃粥。清风月下守株人,凉兔渐遥春草绿。 译文: 今朝吃粥太晚,徐六街头担饭。 只知打鼓升堂,不觉又是吃饭。 吃粥了吃饭,吃饭了吃粥。 清风月下守株人,凉兔渐遥春草绿。 注释: 1. 今朝吃粥太晚 - 表示今天吃粥的时间不合适,可能是早上太早或晚上太晚。 2. 徐六街头担饭 - 徐六是地名,街头是指街道上
注释: 这首诗的意思是,夜幕降临时,灯火辉煌照耀着大地。许多众生都彻夜忙碌。然而,他们究竟不知道这些灯其实是火,而那些灵台的一点光明也被遮蔽了。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热闹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众生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的批评。诗人通过对比“灯”和“火”的不同,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时,往往忽视了内心的真实需求。这种批判精神在古代诗歌中并不罕见,但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
偈一百二十首 其十八注释:道在何曾在之间,不必纠结于城市与林泉。 重来痂法栖禅处,依然清风满面前。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禅宗修行的诗。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即修行不在于城市的繁华或山林的宁静,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对真理的追求。 “道在何曾在间然”,这里的“间然”是指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法,即通过观察和体验来领悟佛法。诗人认为,真正的道并不需要纠结于城市与林泉,而是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注释】 偈:梵语的音译,意为“颂”、“诗”。偈一百二十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其一 一夜翻空大雪,玉殿银楼皎洁。 晓来庭际无人,莫道山僧不说。 译文: 一夜之间,空中飘落着大雪,把玉殿和银楼都映衬得晶莹洁白。 清晨来到庭前,没有发现任何人影,不要说我山中的僧人不会说话。 赏析: 本诗描写了雪后的景色,描绘了白雪覆盖下的世界,给人一种寂静、纯洁、清新的感觉。同时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佛”、“魔”和“自由”。 我们来看看第一句:“万劫轮回妄想在,一心才歇死生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在轮回中不断追求,但只有当人们放下所有欲望,才能真正地解脱生死。这里的“万劫轮回”指的是佛教中的轮回转世,而“妄想在”则是指人们总是执着于这个轮回。而“一心才歇死生休”则是说,只有在一个人放下所有欲望后,他才能真正地解脱生死。 我们看到第二句:“佛魔是甚闲家具
注释: 沤生沤灭几千回,只为金刚眼不开。 沤生沤灭是佛教语,指生死的循环往复。金刚眼是佛教术语,意指能看透一切法相的慧眼。 一朝爱河波浪息,始知无去亦无来。 一朝指的是一天、一会儿。爱河波浪息,比喻因一时之念而陷入情网不能自拔。始知无去亦无来,意思是说,只有当一个人不再追求外在的事物时,他才能真正地回归到自己的本质,即所谓的“无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生命轮回和人的情感变化
【注释】 病瘳:病好了。鹤骨瘦棱棱:瘦削而长条的,像鹤一样。是渠强健更惺惺:指木上座身体强健,更加清醒。惺惺:头脑清醒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鹤来写人,以人的精神状态比作鹤的形体,用木上座比作鹤,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木上座的仰慕之情。 前两句“病瘳鹤骨瘦棱棱,说妙谈玄总不能。”写木上座生病时体态消瘦,但是谈论玄理的时候却显得精神饱满,不能言喻。后两句“赖有同行木上座
【注释】偈:佛家的诗,韵文。 【译文】学道做功夫,就像人挖井。一天见到泉水源,终生用不尽。 【赏析】这是一首颂佛的诗,诗人把学佛修道比作打水井,比喻深刻而形象。诗的前一句说,学佛修行要下工夫;第二句说,功夫做到家了,就会见到泉水源源不断涌出。泉水是取之不尽的,说明佛的智慧无穷无尽。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对佛法有着深厚的理解。他以人挖井为喻,说明了学佛修行需要有恒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