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释义:洞山麻的麻,三斤重的麻,不虚夸。 语言少而深奥难解,外貌古而神情易传。 注释:颂古三十首,是唐代诗人元稹所创作的一组诗作。每首诗中赞美的对象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共三十首。这首诗的赞颂对象是“洞山麻”。 赏析:元稹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中写道:“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憎厌命运的不公,奸邪之人喜欢别人犯错。而在这首诗中
注释:赵州桥前的大柏树,与门外的柳树相比如何? 大尽三十天,小尽二十九天。 再去问事情进展如何,应该合起来说“是”。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赞美赵州桥的同时,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柏树、柳树、日和月进行了巧妙的对比
在宋代释怀深的《颂古三十首 其八》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云“海水有时终见底,人生到死不知心”,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探索。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解读: 1. 诗句解读: - 海水有时终见底:这句比喻人生的某些时刻可以洞察真相或理解真理。 - 人生到死不知心:表达了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难以完全理解自己或他人的真实想法。 2. 诗意赏析: - 哲理性
【注释】: 颂古三十首 其十三:这是一首咏史的诗,以颂扬历史人物为内容。 庞婆移转髻边梳:庞婆,指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之妹杨三姐。 一段风流举世无:指杨玉环的美色。 万事但将公道断:意思是处理事情时,只要公正无私就行。 维那不用笔头书:维那,指唐代宫廷中的侍御史。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诗中通过咏叹杨玉环的美色,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第一句“庞婆移转髻边梳”
这首诗是诗人在赞美长江之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仰之情。首句“长江辊底浪如银”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江水波光粼粼、宛如银色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长江之美。次句“秋日白蘋红蓼新”则通过描述秋天时白蘋和红蓼的颜色,进一步衬托出长江之景的壮丽。 第三句“莫怪扁舟难到岸”表达了诗人对于船只无法靠岸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长江之景的敬畏之情。最后一句“行船由在把梢人”则表明了航行中的船只是由掌舵之人掌握
【注释】 颂古:赞美古代贤人的诗。 龙泉宝剑:指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剑“龙泉”;磨砻:磨砺。 马祖:佛教禅宗六代祖师,本姓马,故称。喝:喝彩、欢呼。 大地山河尽耳聋:比喻人世间一切纷争都置之不理。 【赏析】 首句“父子相逢臭味同”,用对比手法,说明父子二人在思想品质上没有差别;次句“龙泉宝剑再磨砻”,用比体写法,说明他们两人都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且都有高超的才干;三句“要明马祖当年喝”,以典故为引
【注释】 上竿:指攀树或爬竿。比喻高才。穿井:指开掘井孔。比喻有本领。伎俩:权诈的本领。一般病:泛指毛病。衲(nu6):僧人所穿的黑色袈裟。鼻孔都穿尽:佛教语,意谓所有的毛病、过失都消除了,达到无为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古喻今,以“一人会上竿,一人会穿井”来比喻两个有不同才能的人。这两句虽言其异,实是写其同,即都是耍弄权术。后两句用“若人识得这般病
【注释】 檐头:屋檐。 法法:即“佛法”。 人信不刃:佛门中人不信邪,就不会遭害。 更问如何:为什么长江水如此湍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江边偶得的诗句。诗中通过写江水湍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首句描写了江边的景色,次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最后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哲理性
```text 佳人十八正娇痴,一曲堂前舞柘枝。 祇有五郎知雅态,更无人道柳如眉。 注释: - 佳人:美丽的女子。 - 十八:年龄。 - 正娇痴:非常娇媚可爱。 - 一曲:一段音乐或舞蹈。 - 堂前:在大厅里。 - 舞柘枝:跳柘枝舞。 - 祇:只,仅仅。 - 五郎:指男子名。 - 知:理解、知道。 - 雅态:优雅的姿态。 - 更:更加。 - 无:没有。 译文: 美丽的姑娘十八岁
【注释】 曾到吃茶去:意谓曾去过赵州(今河北省赵县)参拜古禅和和尚。 未到吃茶去:意谓未能去赵州参拜古禅和和尚,即未得其指点,不得其法门;“吃茶”指参禅悟道。 赵州老禅和:赵州(今河北省赵县)古时称为“定州”,所以称赵州老禅和为“赵州定慧”。禅和是禅宗的用语,意为禅僧。 口刮心里苦:意谓禅和说:“你虽然来了,但你没有来。”这是一句佛家的话,意思是说禅和没有给你传授佛法,使你得不到佛法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