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注释:一条官道平坦宽广,众多行人随意行走。不要认为地势平坦就没有险阻之处,要知道平坦的地方也有深坑。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条平坦宽阔的官道,来说明即使是看似平缓的地方也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这种观点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诗人用“莫谓地平无险处”和“须知平地有深坑”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思想。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注释】 了即业障本来空:了悟,就是觉悟。业障,指烦恼、罪过等。本来空,就是本来无物。 聚蚁意如风:蚂蚁虽小,但聚集起来也有风力。比喻众生的业力都很大,要了悟业障。 未了应须还宿债,破后还将茅草盖:宿债,指前世的冤仇。破后,指破了因果循环。茅草盖,用茅草盖房顶,象征修行者要回归原始的生活。 灯笼露柱笑呵呵,好是焦山口更多:灯笼,指佛寺中的照明用具。露柱,指佛塔上的露珠。焦山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颂古三十首 其十一 阿谁踏著雪峰踪,三世诸佛火焰中。 赖有云门相暖热,火屋吹得满堂红。 译文: 是谁踏着雪山的踪迹前行,三生三世的诸佛都在火焰中。 幸好有云门大师相温暖热,火屋被风吹得满堂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古诗,赞美了云门大师。云门大师是禅宗六祖惠能的弟子,他的教义深入人心,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诗中的“阿谁踏著雪峰踪”表达了诗人对云门大师的敬仰之情
【注释】 1. 颂古:唐代的一种诗体,内容多颂扬古人。 2. 三十首:即《颂古》三十首,共四十句诗,此为第五句。 3. 行一转:走下禅床,来回走动一下。 4. 如来:佛陀,指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 5. 五千卷:佛经中的一卷有五万字,故称“五千卷”。 6. 婆子:对妇女的美称。 7. 年高眼尚明:年纪虽老眼睛却依然明亮。 8. 夜深月下穿针线:夜晚,月光皎洁,妇女还在灯下缝补衣物。 【赏析】
【注释】 丰城:在江西南昌市西南。宝剑:指晋代张华从丰城里得到的宝剑,后埋藏于此。沉埋:深埋地下。斗牛:斗宿和牛宿。这里泛称天上的星座。辨:辨别。枉淹留:白白地耽误了时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此诗借颂古以抒情,赞宝剑而叹时,表达了作者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和愤懑之情。 首句写宝剑埋没已久,寒光射人,令人瞩目。次句用夸张手法,突出其锋利无比,光芒四射,与天上的北斗星相辉映。三
注释:与花儿相比,我的容颜并不出众;与竹子相比,我的心肠也并非无感。因为提到了曹家的女子,我不禁想起了她,这使得我的相思之情更难以忍受。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歌。全诗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因思念情人而产生的愁苦和相思之情。首句“别面不如花有笑”采用了“以花喻人”的表达方式,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美丽而忧伤的外表。第二句“离情难似竹无心”则运用了“以竹喻人”的表达方式
诗句解析: - 善友诵金刚经求偈:“善友”指的是有智慧的人,“诵金刚经”是诵读《金刚经》的行为,“求偈”则是指寻求佛经中的偈语。这四句主要描述了一个人在阅读和理解《金刚经》后,产生了深深的领悟和启示,他想要寻找与佛经相契合的偈语,以深入地理解和实践佛法。 - 背诵金刚四十年,老来心地转精专:“这里的“四十年”指的是对《金刚经》的长期研究或学习,“老来”可能意味着这个人年纪已经很大了
【注释】: “颂古”是佛教中的一首赞歌,歌颂的是释迦牟尼佛,所以叫做颂古。颂古三十首是唐代僧人贯休的作品,每一句都充满了佛教色彩,赞美佛法无边,弘扬佛法的伟大。 “头陀饮光”,头陀是梵语的音译,意为修行者,饮光则表示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要摒弃世俗欲望,达到无欲无求的境地。 “合掌擎拳”,合掌擎拳是一种佛教仪式,表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尊重。擎拳则表示对佛法的敬畏和崇拜。 “难兄难弟”
【注释】颂:赞美。云门:唐代高僧,人称“云门寺”。龙泉:指宝剑。金针:指缝纫用的针。衲僧:指和尚。巴鼻子:指鼻孔。红线:指牵线木偶戏中的红线。两人穿:指男女二人共同做某事。 译文:云门寺的僧人嘴上有龙泉剑,喜欢用金针在黑处穿过去。要想会得和尚的真意,就要看鼻孔中是否通达。一条红线两人穿,两人共同完成这件事。 赏析:这是一首颂古诗,颂的是云门寺僧人云门,他擅长绣佛,技艺非常高超
注释:大士(指佛陀)讲解经文,挥舞着笔就能写下注解。 一丸(指佛珠)可以治愈各种病痛,不需要驴驼等药物。 赏析:本诗是一首佛教颂词,赞美佛的讲经能力。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佛讲经时的威严与智慧,以及他治病救人的伟大作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