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注释】 1. 王员外:指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他为人谦虚,不与世俗交往,有“诗佛”之称。他曾在洛阳的一座道观里住过。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王维居住过的寺院中的一次即兴之作,所以称王维为“王员外”。 2. 随分家缘了便休:随着自己的心愿,满足即可,不必贪心。 3. 百岁光阴能几日:百岁光阴,就是一百个年头。几日,就是几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百岁光阴能有多久? 4. 得回头处早回头:得到后悔的时候
注释: - 不落与不昧:没有落下的也没有昏暗的,意指光明磊落。 - 前后百丈语:形容距离之远。 - 毫发若参差:形容非常细微的差别。 - 铁山横在路:形容道路险峻如铁山般难以通过。 - 岂不见蓝田:意指难道不是蓝田玉吗? - 常年人射虎:形容经常有人能够射中猛兽。 - 初时一箭没其羽:最初一箭没有射中它的羽毛。 - 子细看来元是石:仔细一看原来全是石头。 - 再欲射时射不入:再次想射却射不进去。
这首诗的译文是:移身换步老天衣,不惜眉毛月个知。今日若明当日事,江南日暖鹧鸪啼。” 注释如下: - 移身换步:指变换身体和步伐来适应环境。 - 老天衣:比喻自然、天意,也形容变化多端。 - 不惜:不吝惜,不吝于。 - 眉毛月:月亮的形状像眉毛。 - 当日事:指过去的事情。 - 江南日暖:江南春天阳光温暖。 - 鹧鸪啼:一种鸟类,叫声悠长哀婉。 赏析:
【注释】 省缘:减少私欲。知足: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不贪求更多。广费:广泛地花费。多求:过多的索取。损道情:损害了道德和情感。闹市门头:繁华的街市上。祖师意:佛祖的意思。放教:让……自由自在。心地:内心世界。坦然:平静、安稳。 【赏析】 《孙保义求偈》是北宋诗人释慧空的作品。此诗写“求偈”之意,即求佛家经文。开头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僧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减少私欲
【注释】 1. 吴保义:作者的朋友。 2. 前日:昨天。 3. 见君:指作者与吴保义见面。 4. 胸次:内心,心胸。 5. 祖师:佛教语,对佛或高僧的尊称。 6. 入门句:禅宗语,指悟道之机。 7. 时中:随时、随处。 8. 事事轻:一切事物都显得轻松愉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吴保义的。诗的前两句写他们相见的情景;后两句写他对吴保义所讲的佛理的理解。 首句“相逢欣款曲”
【注释】殷员外:即殷尧藩,唐末宰相,名不详。包山:在今安徽寿县西南二十里。钟:指铸钟。百草:泛指草木。惺惺(hónɡ):《庄子》有《齐物论》,其中有“吾丧我”之说。惺惺,即“丧我”,谓超脱物我之区别,物我浑然一体。《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以斯为未始有物也,以为未始有物者,人也。”惺惺,语出《庄子》“丧我”。
注释:金大翁在寺庙里求得一首偈语,这首偈语是“礼拜烧香新活计,行船种橘旧家风。欲知自己弥陀佛,便是亢山金大翁。” 赏析:这首诗是金大翁在寺庙里求得的一首偈语,表达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对生活的热爱。他通过礼拜烧香、行船种橘等行为来表达对佛教的信仰,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家风和人生态度。最后一句“欲知自己弥陀佛,便是亢山金大翁。”则是他在求得偈语后,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肯定和认同
【释义】 许善友向苏轼索要一首偈语,以表达他的生活态度,即二十亩田足够维持他的日常生活,没有妻子和妾,生活自由自在。然后,他回顾周围的农田,发现那些拥有万顷良田的人,也不过是世间普通的一员,他们同样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赏析】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他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认为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同时
【注释】 资福训童行颂:资福是唐代宗室大臣,他以严明的家风和家教闻名于世。这首诗是他给儿子写的一首训儿诗,告诫儿子要遵守礼仪,保持威仪。 三通:指三次洗澡。 浴鼓:古代用木槌或铁鼓敲打着让水流动来沐浴的器具。堂:厅堂。 触:接触,指洗手。 须:胡须。 分:分开。 语笑:说话、嬉笑。 高声:大声说话、嬉笑。 粗行:行为不端。 破:破坏。 威仪:威武的仪表。 赏析: 这首诗是父亲对儿子的训诫之言
注释: 棒头笔下宜精审,打锁敲枷好用心。 成佛作祖只这是,劝君不用别追寻。 赏析: 这首诗是李都事求偈的内容。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并且希望人们能够真正地修行,而不是追求其他的东西。他鼓励人们不要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惑,要专注于内心的修行,才能真正地得到解脱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