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兰瑛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技巧和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诗,把握其思想内容,分析其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最后分析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 1.本句的注释:璇闺三秀:指三个女儿。璇闺,女子的居室。三秀,这里用三个美女来比喻三个女儿,突出其美丽
纳凉 夜凉挥麈谈风月,清兴真教俗虑删。 银汉不流星斗转,一天秋思满人间。 注释:在夜晚的凉爽中,手持拂尘谈论风月,真是令人心旷神怡。这种清爽的心情真能消除世俗的忧虑。银河上没有流星划过、斗柄转动,整个天空都沐浴在秋天的思念之中了。 赏析: 纳凉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活动,尤其是在夏天,纳凉成为一种享受和雅趣。诗人以"纳凉"为题,通过描绘夏日夜晚纳凉的情景
注释: 虬髯:指唐朝的李靖,字仲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太宗时为右卫将军,曾随唐太宗征辽,因功拜左骁卫大将军,封燕国公。贞观十一年卒,年五十五,谥曰“忠武”。 戈船:戈矛,古代作战用的兵器。 龙颜: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 海外:指海外诸国。 褒王:李恪,太宗第六子。 鄂王:李泰,太宗第七子。 凌烟阁:唐太宗在洛阳宫所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
【注释】 光阴:指时间、岁月。异乡:他乡,这里指远离家乡的外地。 两地:作者与亲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 万里音书:指从千里之外寄来的家信。 一年情绪:一年的愁绪和哀伤。此宵多:这个夜晚更加深重。 香犹敛:梅花香气仍然收敛。 得春风:得到春天的气息。韵更和:诗歌的韵味更加和谐。 守岁:守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即除夕之夜,人们聚在一起,等待新春的到来。 锦笺椒颂:用精美的纸张写的诗
【注释】 牛衣:指牛马之衣,比喻低贱的居处。肯死:愿意以死相报。杜谷(一作“杜如晦”,唐初宰相):人名。折槛:把栏杆折断,表示对直臣的尊重。无赖:不肖。谏表:劝谏皇帝表章。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代。诗中借咏史,赞颂了忠臣直谏、不畏强权的可贵品质。 首句点明题旨,表明诗人认为忠臣不惜身殉国家,为君主尽忠,是值得称赞的。次句指出这种忠诚的行为虽然令人敬佩,但毕竟不合常理
【注释】 咏史:题中“史”指史书,这里指《史记》。佞佛久无灵:指佞佛的人没有福报。妖梦迷茫死未醒:指迷信的人被迷惑了,死去也不明白真相。谁为练儿编本纪:指是谁在给《史记》作注。年年祇载老人星:指《史记》只记载老人星的运行。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对《史记》中有关秦始皇的记载所发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说:“此公佞佛久无灵,妖梦迷茫死未醒。”这是作者从《史记》中看到秦始皇迷信佛教,不思进取
注释: 1. 辛丑迁居杭城珍珠巷留题旧宅小米峰:辛丑年(1901年),诗人因政治原因从北京迁居到杭州,在珍珠巷留下了他的诗作。 2. 峰峦小米巷真珠:山峦如珠,小米巷如真珠般美丽。 3. 同此杭州宅一区:我和杭州的这个住所是同一个地区。 4. 机杼乍分鲛客慧:织机的梭子突然分开了,就像鲛人的手指灵活。 5. 烟云犹忆虎儿母:烟雾和云雾还像虎儿的母亲。 6. 敢偕白傅夸新第
注释:穿着白色的披风,总显得与众不同,一看到泉水和石头就想到治国理政。 官家同学有无数人,但能千古流传的只有两人。 赏析:此诗描绘了两位古代伟人的风采。首句“衣白披裘总出尘”,形容他们的外貌与普通人不同,仿佛脱离了尘世。第二句“一眈泉石一经纶”,表现了他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卓越才能。第三句“官家同学知何限”,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最后一句“千古流传祇两人”则突出了他们的非凡成就
【注释】 1. 夕照:夕阳映在江面上,水光与天色交融。 2. 微:细、淡。 3. 乳燕飞:小燕子在麦田上空盘旋飞翔。 4. 邮亭:驿站。 5. 渔唱:打鱼的歌声。 6. 绿杨桥:杨柳覆盖的小桥。 7. 归:归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小诗。前二句写暮色中的田野景色,后二句写乡村晚归的行人。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远恬淡。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表现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解析】 此为七律,首联写“渡江”时所见景色。颔联描绘了一幅“烟树数峰团画稿”图景。颈联是说“鸥鹭盟秋水”,“鱼龙睡晚晴”。尾联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抒发诗人的乐观情怀。 【答案】 ①长空雨过彩虹明:天空中大雨过后,彩虹出现,十分明丽。 ②艗艏迎潮自在行:船桨迎着潮水,轻快地行驶。 ③烟树数峰团画稿:烟雾笼罩的山峦,如一幅精美的国画。 ④风帆十幅破云程:帆船像破云一样,在水面上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