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茅屋晚烟微,麦陇风清乳燕飞。
夕照邮亭渔唱远,绿杨桥畔一僧归。
【注释】
- 夕照:夕阳映在江面上,水光与天色交融。
- 微:细、淡。
- 乳燕飞:小燕子在麦田上空盘旋飞翔。
- 邮亭:驿站。
- 渔唱:打鱼的歌声。
- 绿杨桥:杨柳覆盖的小桥。
- 归:归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小诗。前二句写暮色中的田野景色,后二句写乡村晚归的行人。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远恬淡。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表现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参差茅屋晚烟微,麦陇风清乳燕飞。
夕照邮亭渔唱远,绿杨桥畔一僧归。
【注释】
【赏析】: 此诗为作者读韩愈《秋夜寄冯正尹》诗所作,以韩愈自比放翁,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共八句,首二句写景;次四句赞其文才高超;五、六句颂其忠爱;七、八句述志未伸。 第一韵“秋镫耿遥夜,下帘听疏雨”,写秋夜之景:秋夜,点明季节和时间。耿,形容光明亮而持久。遥夜,即长夜。下帘,指关窗。听疏雨,听窗外细雨淅沥。 第二韵“一卷《放翁集》,古秀照眉宇”,写读书情景:一卷《放翁集》
【注释】 布衣终:指张柬之(老泉)曾为官,但因反对武周政权而遭贬,晚年归隐。台卿:指张说(方叔)曾任宰相,封燕国公。季奴:张说的小名。铁槊:指张说所骑的马,相传为铁制,故称。称公:指《唐六典》一书,张说任尚书都官员外郎,负责修撰,因此称他为“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首句写张柬之曾为官,但因反对武周政权而被贬,后来归隐;次句写张说也曾担任过相位,被封为燕国公
【注释】 ①“廷杖”:指在朝廷之上用杖责罚。②谴诏:特旨下罪人狱。 ③元气:指国家的生命力,国家的力量。④苦说:极力诉说。茄花:一种花卉名。⑤璁萼:指唐玄宗时杨国忠兄弟杨钊、杨慎等权臣。 【译文】 朝廷杖刑刚刚解除,皇帝的谴责诏书又来了;国家元气久已摧颓,不必苦苦诉说茄花酷热,当年杨国忠兄弟是祸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谪居广西时所作,当时他正流寓桂林。诗以咏史为题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金山后所作的诗,描绘了诗人对金山美景的赞叹和遗憾。 首句“昨为金山游”,诗人回忆了昨天游览金山的经历,表达了他对这次旅行的喜爱。接着“岩壑称奇遍”,诗人感叹山水之美,认为金山的岩石和山谷都极具魅力,令人惊叹。 尽管金山的景色壮观,但诗人还是觉得有些过分了,“终嫌金碧炫”。他想要攀登焦山,欣赏其幽美秀雅的风光,但因为江水的波澜汹涌,他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 第二句“意欲陟焦山
移竹 园地三弓馀,梅柳栽无数。有竹二百竿,梗塞清风路。 呼僮移植小池东,只要成行不要丛。笔端疏散气乃古,此竹亦与文心同。 果然解箨春雷快,新绿森森换世界。君子从来挺拔姿,看渠玉立青天外。 【注释】: 1. 园地三弓馀:园中土地方圆三弓(周制一弓为八尺,三弓为二十丈),种了梅树、柳树很多棵。2. 有竹二百竿:园中有竹子两百多株。3. 梗塞清风路:阻塞了清凉的小路。4. 呼僮:呼唤家僮。5. 只要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诗歌内容与思想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全诗,理解其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观点。“江河万古盛文章,历圣相承宝祚长”,写历史的江河是千古流传的盛文章,历代帝王相继,国家基业绵延不断。第二句点明主题:歌颂古代帝王之治。“我爱金家小尧舜,不烧书籍学秦皇”,“金家”指汉高祖刘邦,“尧舜”即上古贤君
【注释】 喜外书至:喜讯传来,书信已到。喜:喜欢、高兴;书:书信;至:到。风尘惯适旅怀宽,去住知君随遇安:在战乱纷扰的生活中习惯了四处流浪的生活,心情比较轻松;离开与留下,我了解您都是随心所欲,没有忧虑。风尘:指战乱;旅:旅行;心宽:心情舒畅;随遇:随心所欲;安:无忧虑。临镜读来花共笑,背镫展处月同看:对着镜子读书时,好像花儿也一起笑了;骑马背着照明用的灯,展开马鞍,月光就和人一样一起照了
【注释】郑侠:宋代的著名画家,他画过《流民图》,是一首讽刺诗。方田保甲:指宋代王安石变法时实行的“方田均税”之法。罢追呼:指王安石罢去赋税。讵知:岂料。护法沙门:指苏轼。又进:又作、再作。 译文:一幅《流民》郑侠摹,方田保甲罢追呼。 岂料护法沙门在,又进《朝端莫助图》。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兼讽世的诗歌,以郑侠为题,借颂扬北宋名臣王安石变法,讽刺当政者不顾民生疾苦,强征赋税的暴政
【注释】 睡起:一作“醒起”。潇湘:今属湖南省。流莺:指黄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的一天早晨醒来时,听到窗外黄莺的啼声,想起潇湘梦中的情景而写下的一首抒情诗。 首句“杨柳阴阴日未西”,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杨柳成荫、阳光尚未西斜的画面。第二句“落花如雨溅春泥”,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描绘和补充,通过落花如雨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气息。第三句“春风一枕潇湘梦”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全诗内容理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理解大意;然后根据要求,逐句分析其意思。 “睡起”两句:诗人昨晚微熏,今晨醒来觉得寒冷刺骨。铜壶滴漏的声响静了下来,篆刻的烟雾渐渐消失。“铜蠡”(铜壶)是古代一种计时器。“漏”,指古代滴水计时器具。“篆烟残”,即篆刻的烟雾已消散。 “隔花鹦鹉”两句:隔着花丛的鹦鹉叫声一声声地叫着呼唤着。料峭东风(春风吹来,很冷)
纳凉 夜凉挥麈谈风月,清兴真教俗虑删。 银汉不流星斗转,一天秋思满人间。 注释:在夜晚的凉爽中,手持拂尘谈论风月,真是令人心旷神怡。这种清爽的心情真能消除世俗的忧虑。银河上没有流星划过、斗柄转动,整个天空都沐浴在秋天的思念之中了。 赏析: 纳凉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活动,尤其是在夏天,纳凉成为一种享受和雅趣。诗人以"纳凉"为题,通过描绘夏日夜晚纳凉的情景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技巧和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诗,把握其思想内容,分析其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最后分析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 1.本句的注释:璇闺三秀:指三个女儿。璇闺,女子的居室。三秀,这里用三个美女来比喻三个女儿,突出其美丽
注释: 1. 辛丑迁居杭城珍珠巷留题旧宅小米峰:辛丑年(1901年),诗人因政治原因从北京迁居到杭州,在珍珠巷留下了他的诗作。 2. 峰峦小米巷真珠:山峦如珠,小米巷如真珠般美丽。 3. 同此杭州宅一区:我和杭州的这个住所是同一个地区。 4. 机杼乍分鲛客慧:织机的梭子突然分开了,就像鲛人的手指灵活。 5. 烟云犹忆虎儿母:烟雾和云雾还像虎儿的母亲。 6. 敢偕白傅夸新第
【注释】 牛衣:指牛马之衣,比喻低贱的居处。肯死:愿意以死相报。杜谷(一作“杜如晦”,唐初宰相):人名。折槛:把栏杆折断,表示对直臣的尊重。无赖:不肖。谏表:劝谏皇帝表章。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代。诗中借咏史,赞颂了忠臣直谏、不畏强权的可贵品质。 首句点明题旨,表明诗人认为忠臣不惜身殉国家,为君主尽忠,是值得称赞的。次句指出这种忠诚的行为虽然令人敬佩,但毕竟不合常理
【注释】 咏史:题中“史”指史书,这里指《史记》。佞佛久无灵:指佞佛的人没有福报。妖梦迷茫死未醒:指迷信的人被迷惑了,死去也不明白真相。谁为练儿编本纪:指是谁在给《史记》作注。年年祇载老人星:指《史记》只记载老人星的运行。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对《史记》中有关秦始皇的记载所发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说:“此公佞佛久无灵,妖梦迷茫死未醒。”这是作者从《史记》中看到秦始皇迷信佛教,不思进取
注释: 虬髯:指唐朝的李靖,字仲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太宗时为右卫将军,曾随唐太宗征辽,因功拜左骁卫大将军,封燕国公。贞观十一年卒,年五十五,谥曰“忠武”。 戈船:戈矛,古代作战用的兵器。 龙颜: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 海外:指海外诸国。 褒王:李恪,太宗第六子。 鄂王:李泰,太宗第七子。 凌烟阁:唐太宗在洛阳宫所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